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篇: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正骨2000年第12期第12卷临床报道作者:逯庆义王海涛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西郊医院455004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摇摆旋转手法;病例报告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该法操作简便,只需借助一特制凳子即可施术,而且显效快,效果显著、费用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总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130例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以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为诊断依据,经CT扫描显示:椎间盘膨出48例,突出81例,脱出1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者99例,有合并症者31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12例,合并侧隐窝狭窄13例,合并黄韧带肥厚2例,合并骨质增生20例。椎间盘突出形成钙化者19例。患处棘突偏歪者102例,棘突无明显偏歪和因肥胖不易摸到棘突者28例。治疗方法2.1凳子制作方法①设计说明:凳面上设计两钢管,其交点在凳面的中心,上缘与凳子面相平;其上装有2条皮带,可以前后移动。凳子底端固定于地面上,凳子高度为45cm,凳子面长60cm,宽38cm;皮带长50cm,宽8cm;钢管长35.5cm,直径2.5cm。②凳子模型(附图)。附图特制凳子模型图①凳子面;②皮带;③钢管2.2操作方法病人端坐于特制凳子后端,面向前,将两腿自然分开放于两钢管外侧,用皮带将两股部固定。在特制凳子的后方再放一普通方凳,两凳的高度应基本一致,医者坐于普通方凳上。让病人腰向前微曲,医者中指和食指分别放于腰椎棘突两侧,自上而下触摸,找出偏歪棘突。以棘突向右偏歪为例,让病人左手放于自己右肩上,医者两腿分开放于普通方凳两侧,前胸紧靠病人腰背部,右上肢从病人右腋下向前伸出,向左绕过胸部,手掌放在病人右肩上并握紧肩关节,左手拇指按住偏歪棘突,病人右上肢自然放在医者右肩上。然后,让病人顺时针做弧形摇摆动作3~5分钟,这时医者右上肢随着病人上半身摆动,当向右摆至最大限度,并且感到左手所按棘突处已成为摇摆的支点时,医者右手紧握肩部顺摇摆方向突然用力向前向右扳动,左手拇指用力将偏歪棘突向左猛推,使腰椎顺时针方向呈弧形旋转,此刻拇指下有关节松动感,多数病人可听到“喀啪”响声,说明复位成功,然后检查棘突是否拨正。若棘突向左偏,摇摆旋转方向则相反。对于一部分棘突无明显偏歪和因肥胖不易摸到棘突的病人,可向患侧摇摆旋转,此时拇指所起的作用,不是推棘突,而是根据CT的定位找摇摆旋转的支点。复位完毕后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物理检查来判断是否成功。上述手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复位后扎腰围3个月,并尽可能卧硬板床休息。治疗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局部无压痛,恢复正常工作。良: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局部轻压痛,可从事较轻的工作。可:症状、体征部分消失,从事轻工作困难。差: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30例,行复位手法1个疗程者64例,2个疗程者66例,经3个月~1年随访,结果按上述标准评定,优98例,占75.38%;良21例,占16.15%;可7例,占5.38%;差4例,占3.08%;优良率占91.53%。讨论与体会4.1摇摆旋转复位法的由来摇摆旋转复位法是在旋转复位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正骨手法。以前作者在给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做旋转复位时,发现有些病人由于体格偏胖或肌肉紧张等原因,关节松动感不明显,或听不到“喀啪”响声,疗效不理想。后来作者从汽车司机拨动方向盘这一动作中受到启发,当汽车静止时,拨动方向盘费力。当汽车行驶时,拨动方向盘省力。把这一原理运用于旋转复位法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是就形成了摇摆旋转复位法。该法将摇摆与旋转融为一体,能够使腰背肌充分放松,有利于手法复位的顺利进行。4.2治疗机理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症状的机理,目前被公认的主要有3种学说,即机械受压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细胞免疫学说。作者认为机械受压学说是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细胞免疫学说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细胞免疫反应都是在神经根受压迫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要解除了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其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细胞免疫反应自然会消除。经对部分采用本法临床治愈后的病人的CT复查,发现绝大部分仍有突出,只是突出物的大小、形态有所改变,这说明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是使突出物部分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关系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当然由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炎症、水肿及细胞免疫反应程度不同,则消除症状、体征,恢复神经功能所需时间亦不同。4.3体会

琰琬****买买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