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进修学校县志 第一篇:教师进修学校县志教师进修学校县志安平县教师进修学校1991年招收二年制中师班,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招收35人;1992招收第二期中师班,招收25人;同时招收第一期“三沟通”专科班,学制3年,招收对象为初中教师,招收180人。1993年招收第三期中师班,招收35人;1994年招收第四期中师班,招收25人;1995年招收第一期二年制中师班,招收对象为地方国办人员,招收189人;同时招收第二期“三沟通”专科班,招收127人。1996年招收第二期二年制中师班,招收160人;同年成立“三沟通”本科班辅导站,是年招收第一期本科班,开设中文、教管、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几个专业,学制三年,招收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共招收342人。1997年学校由原址迁至城关中学旧址,位于县城中心路南段西侧,占地面积26亩。1998年学校投资10万元购置27台微机建成微机室,开始面向全体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是年开始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同时招收小学教育大专班,设文科和理科,学制三年,招收对象为小学教师,共招收155人。1999年学校与房管局联合开发临中心路建起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2700平米,是年招收第二期“三沟通”各专业本科班,共招生342名,同时招收第二期小学教育大专班,招收272人。自本年起,开始对全体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2000年学校建起了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电教室并安装了IP接收系统,开通了互联网,设置了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继续教育处、学历教育处、电教处、总务处工七个处室;是年开始干训工作,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上岗培训和提高培训,同时对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本年学校还与衡水广播电视大学联合附设衡水电大安平分校,招收第一期教育管理专业大专班,学制三年,招收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招收155人;同年开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每年培训教师100名;同年11月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办学条件达标教师进修学校”。2001年招收第三期“三沟通”本科班,招收152人;同时招收小学计算机专业大专班,学制三年,招收35人;招收春季第二期电大教管专业大专班,秋季招收第三期电大教管专业大专班,共193人,并培训小学英语、计算机骨干教师各200人;同年12月被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评为“先进办学单位”。2002年学校建起了北教学楼,建筑面积1500平米,同时建住宅楼四栋,是年招收第四期“三沟通”本科班,招生72人;招收第四期电大教管专业大专班,招收32人。至2002年底,学校有教职工31名,其中专任教师25名,占教职工总数的80.6%,达本科学历的19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同年学校还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2001——2002年度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优秀培训点”。第二篇: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2008上半年工作计划要点一、总体思路:以教委工作要点为指导,以进校稳定发展、和谐发展、快乐发展为目标,以服务房山教育为目的,以搭建平台和构建相关机制为手段,为推进房山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以及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内部管理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管理改革,突出常规工作与结构工资的结合,重点项目与奖励的结合。面向全区的业务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堂质量评价、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二、总的目标和任务:以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业绩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创设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创设宽松和谐、严谨有序的工作环境,打造一支务实、进取、团结、创新、有实力的干部和教职工队伍,为逐步建成“四大中心”而努力。总的任务是使进校的文化进一步内化和提升,人文环境进一步和谐,精神和师德进一步升华,各层面的引领和指挥地位进一步突显。三、工作要点:1.推进和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区域阶段质量。(1)总结义务教学阶段课改的经验和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重点的研究与指导。总结高中课改阶段经验,加大指导和追踪的力度。(2)推进课堂质量评价工作,课改的核心在课堂。建立相应机制,推进课堂质量评价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3)加强校本研究工作,建立督导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出校本研究的典型。(4)加强考试的研究,加大对教师把握课标力度、试卷命制力及分析反馈力的指导,确保期末试卷的质量。发挥考试在推进课改中的拉动作用,稳步提高各学段出口的教学质量。下大力量抓好中考和高考备考及各阶段性考试,成立命题组。(5)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地方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特色,推出典型。(6)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教科研管理体系。引领校长及学校干部的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力度,逐步引领校长管理由传统的常规管理向课程管理转变;鼓励学校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深化教科研网络建设

努力****元恺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