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研小结(★) 第一篇:教研小结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和策略研究阶段小结周清亮一、瞄准目标、精确切入任何实验和探究都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成长的真理,我们的教学实验更应如此。实验初期我们开展了一次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探讨,并以一线农村教师从教经历和课改后困惑,作为理论研究的依据和出发点,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子课题研究计划。然后,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制定出了个人研究计划,就教学中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究,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力争找出这一问题的优化策略。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策略:1.每月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研讨方式以课堂为载体,由优秀教师精心准备课例,课堂上为教研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教学亮点,呈现教学中的进步。课后,教研组成员对本课集体点评,指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之处,找出存在的无效学习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以求合作互助,资源共享。2.每月对研究情况做深刻反思。在反思中,每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自己采取的是怎样的措施,收到的效果如何,将实验成果大家一起分享,实验困惑大家一起解决。在小结中总结出本月收获,学习心得,不断总结,逐步推进研究过程。3.每月及时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验进展情况补充一些实用的理论知识,保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提升业务水平,指导教学行为。二、追本溯源、发现“症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为一项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研究作1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达到预定的效果。课题组成员在经过一系列教学观察、课后反思交流探讨、理论认识之后,找出了一些导致课堂教学失效的问题,并力求从根本上打开这些“症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性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之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如一个任课教师在教学《1—5的认识》时,讲故事、猜谜语、摆实物、演示多媒体忙的不亦乐乎,学生也学得热热闹闹,最后一句话泄了底,“请同学们翻到14页”,学生做到了。课后,课题组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连14都认识了,1—5还用费多大劲吗?到底怎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感呢?教师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其实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涂鸦的有些杂乱的画,如何将其调整为一幅美丽的画卷,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我们举办类似的研讨活动,每次都有一个主题,使研究的问题能够留下烙印,结出果子,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功效。三、对症下药、优化策略我们主要从三方面要求和帮助教师实现改革的目标: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教师在设计中必须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中,她特意创设了“8时和1:00”找不到朋友的情景,并设问:“你们想和她交朋友吗?那请你想办法表示出8时和1:00”。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水平,想办法表示出8时和1:00。如:可以选择拨钟面,可以选择用两种表示法写8时和1:00,可以选择富有挑战性的画钟面等。这样,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2经验水平和爱好选择材料,自主地参加数学活动,从而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引发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实现生生互动。二是促进师生课堂交流的多向互动。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一次数学课上,在交流34+29的算法时,一位学生说:“十位上三个10加上二个10就是五个10,个位那个9再去借一个就是——”因为只有退位减法才需要借位,而这位同学在加法计算中谈到“借”似乎有些不合常理,没等他说完,其他同学就争着举手回答。此时孩子表现出一副很失落的样子,一双眼睛饱含着无奈的神情。老师没有“果断”地把球踢给了别人,而是让他继续说完,问他:“9跟谁去借?怎么借?你能详细说说吗?”学生显出异常兴奋的样子,忙不迭地说:“9跟那个4借一个又凑成了10,这样就是60了,再加上剩那个3正好是63。”“原来是这样的借法啊!你的答案让老师感觉很新奇!”老师由衷地表扬了他。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表达,耐心听学生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这份情感,这份态度感染着学生,会无声地传递,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我们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教学反思。既可以记录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点,也可以记录下教学中的困惑及失败之处,尤其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

星菱****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