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组听课总结 第一篇:数学组听课总结初中主城区听课总结(数学)10月21号------25号,王保国和杨艳飞两人负责数学组听课。现把听课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情况10月21日在三中A部,宋友顺副校长负责安排了听课,上午听了八年级吕美芹数学课《一次函数的复习》。10月21日下午在三中B部,高钦景校长、娄庆成副校长亲自安排听课工作,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年级组长引领到相应的班级。听了杨咏莲老师的九年级数学课《特殊平行四边形》。10月24日在二中,王志良校长亲自接待进修校听课老师,并有赵素英副校长具体安排听课有关事宜,学校提前调好课,使更多老师参与到听评课中,评课组织工作也很到位。数学组组由常瑞清工会主席参与听评课,并为每位听课教师准备了教材及教学设计。听了庞晓燕老师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10月24日下午在四中,申文峰副校长安排了听课工作,组织到位,以人为本,天气不好为听课教师提供雨具,听了魏贵敏老师的八年级数学课《一次函数的图像》。10月25日上午在五中,梁书丽校长亲自接待进修校老师,并参与听课,郝丽英副校长安排了听课工作,安排很到位。郝丽英副校长数学课的听课活动。听了陈丽红老师的八年级语文数学课《一次函数的图像》。二、数学教学的共性问题本次听课活动,共听了5节数学课。总体上数学老师能把握准语文教学的方向,关注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比如重视生活体验,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等。老师数学素养高,普通话流畅,板书规范实用。问题:课堂环节多,有拖课现象。需要整合、精简教学环节。数学组前三名:二中:庞晓燕七年级数学三中B部:杨咏莲九年级数学五中:陈丽红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有理数的除法》《特殊平行四边形》第二篇:二年级数学组循环听课总结二年级数学组循环听课总结秦南小学学校本学期的循环听课活动中,讲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虚心学习,每节数学课老师们几乎全部做到了全部参加听课。老师们在各项活动积极准备的情况下参加听课活动,态度积极,充分体现了秦南教师们爱学习的良好风气。大多讲课老师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各自的风采,都讲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各自独到的教风。尽管如此,然而人无完人,课无完课,这次讲课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所难免,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工作,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现将我在活动中的粗浅看法总结如下:优点:1、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讲课老师们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在领略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善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学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泼新颖,趣味无穷。2、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老师们在本次讲课活动中大多讲得很成功,这都是与课前精心备课分不开的。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精心地选择制作切实可行的教具。严密考虑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3、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青年教师可塑性强,教学思路新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思路,激发创新。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老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语言精当,虽言语不多,但多点睛之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从而掌握方法。4、注重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开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存在问题:1、教态上还需进一步下功夫,自然、真实、有激情、展现生命力张扬;2、教学节奏设计上还需进一步调整,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更多的内容,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做进一步的探索;3、教学环节设计如何做到不流于形式,更好的为主题内容服务。我们说形式只是皮毛,拨开皮毛要见有血有肉有骨的内容。以上看法仅供老师们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第三篇:数学组听课评课总结数学组听课评课总结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14年4月8日至9,南圣中心学校进行了数学课堂听评课校本研究,陈雷、洪恋恋、卢燕妮、洪淘金、成冉、邢孔姬、符月各讲了一节新授数学课,参加上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正确对待,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堂中,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贯彻小学数学“探究--体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好的相互学习的平台,现将本轮听评课情况总结如下。1、情境创设重实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为了生成数学问题,数学课堂要有数学特征。数学课堂中要有数学意识,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堂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数学

志信****pp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