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一篇:数学思想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第四次作业答案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A.抽象性B.严谨性C.客观性D.应用广泛性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A.注重问题解决B.注重数学应用C.注重解题能力D.注重数学交流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四个纬度。A.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C.空间观念D.情感与态度4.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A.语言表述阶段B.理解结构阶段C.学会解题阶段D.符号运算阶段5.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A.问题的起始状态B.问题空间C.问题的目标状态D.问题的中间状态6.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A.导向价值B.甄别价值C.反馈价值D.诊断价值7.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容。A.数的认识B.运算方法C.简便运算D.理解算理8.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A.空间想象障碍B.性质理解障碍C.视觉知觉障碍D.空间描述障碍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A.填补认知空隙B.执行方案C.反思修正D.调查资料10.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等。A.探究启发式B.尝试错误法C.逆推法D.逼近法11.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阶段。A.映象式阶段B.动作式阶段C.符号式阶段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1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A.运算规则B.数的概念C.图形分解的思路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13.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等这样三个特征。A.论述体系的归纳式B.以计算为主线C.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D.训练体系的网络式14.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三种。A.计算型B.具体型C.调和型D.概括型15.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16.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A.操作材料B.辅助学具C.音像资料D.计算机技术17.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A.多例比较策略B.生活化策略C.操作分类策略D.表象过渡策略18.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等。A.练习导入B.问题导入C.经验导入D.算理导入1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A.水平0B.水平1C.水平2D.水平20.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A.问题表征阶段B.明确条件阶段C.感觉阶段D.理解联想阶段答案:CCDCBBBCBABCCCDCBBCA第五次作业参考答案:1.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2.(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4.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5.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6.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7.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8.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9.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策略(能力)10.(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获得结论11.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1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1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4.情景(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15.认知、联结、自动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一次答案1.古埃及数学最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是()的发现。A.进位制的发明B.四棱锥台体积公式C.圆面积公式D.球体积公式2.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乎概括了古希腊当时所有理论的(),成为近代西方数学的主要源泉。A.几何B.代数与数论C.数论及几何学D.几何与代数3.金字塔的四面都正确地指向东南西北,在没有罗盘的四、五千年的古代,方位能如此精确,无疑是使用了()的方法。A.几何测量B.代

美丽****k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