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故事 第一篇:数学故事当前位置:人教网2010>>小学数学>>学生中心>>数学故事重叠之美与数学有重叠的地方往往就有美。中华民族风俗很讲究成双结对,文学里也有“双声”、“叠韵”等说法。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就有这样两副对联。其中之一是: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另一处则见于孤山中山公园的一座方亭,横匾题着“西湖天下景”五个大字,亭柱上悬挂一副楹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的山山水水,处处明媚秀丽。这两幅对联写出了人们对杭州与西湖山水的共同感受,让人引起共鸣。不过对联的叠字毕竟有限,我们能否把重叠之美推向无限?这就得借助数学的力量了。出发点极其简单:3×4=12。接下去可以写出第二式:33×34=1122。重叠之美开始露头了,我们可以接下去看看第三式、第四式: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当然重叠之美不限于此,只要你多留意,将来能够欣赏到更多的“数学之美”。2010-07-07人教网关闭打印推荐给朋友大中小【上一篇】孙悟空巧解比例【下一篇】两个统计小故事大中小【上一篇】孙悟空巧解比例【下一篇】两个统计小故事人人都需要夸奖油田三小麻红梅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这学期,我接上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后。便采取了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对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不仅口头上给与表扬,而且奖励五角星和各种颜色的小花。二班的苏文昊同学学习不错,但总是信心不足。他总认为自己能做好,但做不到最好。家长对他的要求很高,希望它能做到最好。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他特喜欢老师夸奖他。一般来说,老师偏爱好学生,喜欢夸奖好学生。但又时夸奖太多,他们就不以为然,认为理所当然。所以老师在夸奖时,要讲究艺术。他哭着点了头。我又说:“你的自制力是很强的,老师可以看得出来,永远不拿别人的东西,就凭你的努力并不难做到,因为你在班里是最能管住自己的人。”他笑了。在这里用了“自制力强”“有毅力”等拔高评价语,它藏起批评的锋芒,把兴奋点转移到了优点方面,使他撤消了对我的心理防御,很容易接受了我的行为指导。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偷过别人的东西。第二天还悄悄地给我拿了一根教鞭,他这微妙的变化,使我感到了一丝欣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我们一味地用批评和惩罚的方法,很难说不产生逆反心理,很难说不遭到学生的拒绝,如果改用拔高评价的方法,透过优点的夹缝看缺点,儿童会容易接收也欢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中我感到拔高评价语具有优点放大的作用。在儿童身心发展进程中,随时体现着许多闪着童稚光芒的优点。但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去认识也是比较困难的,而老师的“拔高”评价语则能把他们的优点放大到可见程度,使儿童一眼就能看到有哪些进步的优势,从而增强争取更大进步的内驱力。王忆是我们班有名的写字最差的学生,在一次写字课上看到他写字有进步,我就表扬了他并说:“王忆你可真棒,这次你的字写得真好,在咱们班排到了前几名,看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得多好,连老师都比不上你,照这样练习写字,你一定能成为咱们班的小小书法家。”从那以后他的字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把王忆称之为“小小书法家”。着实高于对他的评价,但这种拔高评价是建立在他有进步的基础上,所以他听了会产生“小小书法家”就是我的感觉,无形中给他努力写好字加了一把劲。拔高评价还具有精神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哪怕是回答对了一个提问,做对了一道黑板演示题,或是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他们都会产生积极而愉快的心理体验,这时,我都会及时地给予拔高评价。如对儿童成功的回答和黑板演示,我就会说:“好!**的回答太精彩了。他不但回答得正确无误,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很强,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真不愧是咱们数的上的数学专家,这次他的作业又全对了。”“现在咱们班涌现了许多热爱集体的学生,正是由于这些热爱集体的学生才使咱们班的卫生又得了满分。”等,这些评价语作为学生的精神刺激物,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为学生积极行为的不断涌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对儿童适时做出“拔高”评价,可充分满足儿童受表扬的心理需要,引起更高层次的积极作为,拔高评价语可以点石成金。谈谈怎样把“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深圳市布吉木棉湾小学李惠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

英哲****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