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史读后感.docx / 文档详情
文化史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2万字
约21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化史读后感.docx

文化史读后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化史读后感

第一篇:文化史读后感读《庙会与中国文化》有感幼年时期,曾在爷爷家长大,记忆中的家乡每年都会有热闹的庙会,周围村落的男女老少都会前拥后挤的前来参加。在那座古老肃穆的古庙前,会搭起戏台,有各种形式的戏班子来演出,戏台周边还有各种的小贩摆摊设点,沿街叫卖。然而随着村民物质生活的提高,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进,村里的庙会文化越来越淡化,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戏曲打鼓评书的形式也逐渐被一些民俗歌手的演唱取代,人们对庙会文化似乎越来越不重视。甚至在城市几乎见不到曾经趣味十足的庙会的举行。这不得不引起我的反思,是人们遗忘了传统摒弃了传统,亦或是传统已远不适合这个满是电气充斥的时代。因此,带着我对家乡庙会的深深遗憾,带着各种疑问,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高有鹏著的《庙会与中国文化》,当读完它后,心中落下的是更深的遗憾,也许我们需要回过头,将传统拾起,将我们的风俗传承,将中国的文化一代代通过庙会这种方式展示给后代,展示给社会。以下则是本人通读此书的一些感想以及文中精髓记录。首先是庙会的形成和起源,对于庙会,尤其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陌生。庙会就是因为庙而形成的具有一定仪式等特定内容的聚会。庙会的实质在于民间信仰,其核心在于神灵的供奉。庙会的历史,其实就是民间信仰的历史。而庙会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庙市的前身,庙会和庙市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庙市是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庙会的形成,这里将不得不涉及到宗庙社郊四个字。庙会的形成和我国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分不开。宗,即尊崇的意思。宗庙在古代国家社会中的文化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宗庙与社稷并重,在明清时代表现在民间视为神圣之地的宗族祠堂。与宗庙制度不同的是,社不是祖先神崇拜,更多的成分在于自然崇拜。在后世的庙会文化中,名目繁多的香火社、鼓乐社等民间社会团体,其渊源应该就在这里。社神即土地神,社祭即自然神崇拜。与之相应的另一种自然崇拜,是郊祭。郊祭的主要内容是:祭天地,祭日月。对于八零后的我们,参加庙会,感受的是庙会带给我们的乐趣,庙会中的晋剧演出,杂耍,以及一些吹塑小人等,都是我们喜爱庙会的理由。而对于上几代的人们来说,庙会则更是他们的一种信仰,是他们的希望以及对神灵的崇敬的舒服。在远古也是如此,古时人们相信人和神灵是可以沟通的。而庙会就是一种特殊的对话行为,是人与神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先人之间和他人之间的集体对话。这种对话并不是单独的言语进行,而是伴随着多种行为形成浓郁的氛围来实现的。庙会上,供奉的内容,包括吃、住、行、乐等因素,表现为香,烛,表,各种冥器,五光十色。而庙会中的祭品又是尤其重要的东西,它是庙会至关重要的“硬件”。而对于祭品,这里还引申出许多民间的俗语的来源。比如民间骂人“杂毛”,杂毛这一词的起源也与祭品有关。祭祀用的动物叫牺牲。而其中的“牺”则是指毛色纯净,能表达人们纯洁、庄重的感情的动物,一直延续到今天,民间祭祀用的动物仍然选取毛色单纯的动物,而把杂色视为污秽。因此民间的“杂毛”根源就在于此。对于祭品的选择也有严格的标准,如不同的祭祀,对牛的选择也有等级划分。祭天地时用小牛,祭祖先用稍大些的牛,招待人食用则是大牛。祭品的大小,色彩、性别等,在使用时都能反映出牺牲制度背后人们复杂的价值观念、尊卑观念等信仰心态。在传统庙会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农耕、战争、预防灾害、封禅之礼等活动的整体联系。说到庙会,这里不得不提到庙会的场所,即庙宇。庙会的硬件是庙宇,而软件是祭祀行为,在行为中,心理基础则直接支配着原始先民的庙会文化,这种心理基础就是原始信仰。而原始信仰又是通过原始艺术表现出来并传承的。以下将谈到庙会的四大特征,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庙会。一区域性特征庙会的区域性特征基于与庙宇有关的一些传说的语域,以及影响着特定地域的民间信仰。不同地区的具体的各种社会因素,形成各地不同特色的庙会。如陕西皇帝庙和河南的皇帝庙不同,山西尧祠和山东的尧祠也不同。在区域性特征上表现最突出的是南北庙会。古语说的好“南人好佛,北人好仙”,庙会的区域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民间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很多地方,百姓之所以很虔诚的崇拜当地庙宇中的神灵,是因为他们把这种神灵当做他们的保护神来崇拜。如房间莆田人民对妈祖的信仰;很那淮阳太旱人对伏羲的信仰等。而庙会供奉的神灵与土特产的联系,也使庙会的区域性特征更加突出。土特产是地域性物产神奇化的现实。如河南淮阳的黄花菜,这是植物特产。河南浚县的泥塑,山东泰山的鸟兽雕塑,北京峰山的纸花、纸灯、面具等,这是手工特产,这些特产也是庙会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种工艺在民间庙会上都是特殊的文化符号,理解它,则需要民间传说具体阐释。此外,还有地方文化艺术的中药形式,如南方的越剧、木鱼书、舞狮子、跑旱船、中原地区的豫剧、杂技、剪纸、编织,北方的歌舞、秧歌、大鼓评书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文化史读后感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