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docx / 文档详情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4万字
约24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docx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

第一篇: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新闻媒体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因此,将分析新闻道德缺失的原因并且探讨有效的防范和守住新闻道德底线的对策。关键词新闻媒体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原因对策一、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2011年10月22日晚上,联防队员杨喜利手持钢管、警棍闯进王娟(化名)家中,一通乱砸后,对她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和强奸。她的丈夫杨武(化名)则躲在几米外,不敢做声,眼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一个小时后才悄悄报警。这就是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此事件最初是由记者揭露出来,使杨武一家的命运迅速得到了政府的救济。但是,在这起恶性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丧失新闻道德伦理,没有去尊重和保护一个受害人的隐私,使杨武一家引来无数目光追逐,他们的隐私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是媒体给他们造成的第二次伤害。类似这样的媒体给事件当事人造成的二次伤害已经发生过多次,不久前的“小悦悦事件”中,大家集体指责“18个冷漠的路人”见死不救,并“人肉”这18人的籍贯、住址、电话,还有网友上门,拿着摄像机边拍边骂。“不幸”成为“十八分之一”的广佛五金城的那几个店主,生活完全被打乱。再者,零八年的汶川地震及更早的“9·11事件”媒体的表现更是让人失望。世界各大媒体滚动回放播出灾难发生时的恐怖情景,结果使幸存者和当事人对灾难情景不断地重复体验,构成新一轮新的心理创伤性应激和不良暗示。这种因为媒体的道德失范导致受害人二次伤害或者直接侵犯了其权益的行为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这些都是新闻媒体报道没有人文关怀的表现。二、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原因1、媒体从业者素质和行业管理缺陷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和编辑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再次,新闻媒体的行业管理存在明显漏洞,某些极度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稿和镜头在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原则下被刊登播出,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准则。2、经济利益的驱使。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强大的冲击,部分新闻工作者受其影响,为迎合受众的猎奇,偷窥心理,使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电视收视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新闻对社会及受害者的负面影响,只求自身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3、传媒定位的不清晰新闻传媒在理论上是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但在实践中,它们受市场利益的驱使,经常为了追求“卖点”滥用新闻资源。从而使新闻传播缺乏人文品位,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缺乏理性思考,由此造成了传播活动的急功近利,新闻报道有失偏颇和肤浅并对新闻事件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三、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对策1、加强媒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包括高尚的情操、坚守良知、维护正义。新闻报道中要注意人文关怀与受众知情权、隐私权之间的平衡。为实现对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媒体的人文关怀有时会与被报道对象的隐私权发生冲突,严重时还会诉诸于法律。因此要加强媒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在进行隐陛采访时要把握什么应该曝光而什么不应该,把握好“度”,以充分体现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诚然,记者的职责首先是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但是透过记者的报道,受众也需要感受到镜头背后、文字背后作者的善良动机,即记者对自己报道的对象——人,要有基本的人文关怀,有人情味。只有这样,受众才能认同记者所要报道的事件。否则,透过新闻报道,受众感觉到的是记者对自己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加强新闻采编技术方面的监督和限制在可能造成被采访人隐私等权利受损或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新闻报道中,要注重采编技术的具体操作层次的把握。在传播内容的表现上,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比如“马赛克”效果和化名的运用,特别是要遵循公共场合对一些未成年人的采访。其次就是要注意隐性采访的节制运用,在进行隐性采访时要把握好所曝光内容的“度”,以充分体现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决不能借口隐陛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3、规范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新闻法制化建设,对媒体行为进行监督对于我国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社会要有所作为,要设立明确的规范或法规,并保证这些规范的执行。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只有这样,在一个理智、人性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