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docx / 文档详情
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1万字
约56页
0
5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docx

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

第一篇: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摘要:哲学是彰显智慧与魅力的课程。当下哲学课堂非但不能与智慧结缘,反而导致了对哲学精神之崇高性、儒雅性、智慧性的摒弃和消解。哲学课堂应成为启迪、培育和升华智慧的诗意栖居之所,需要学习者的叩问、沉思、批判、论辩和彻悟。高中哲学课堂应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素质奠基。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智慧;哲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23-05哲学课程于1959年在高中设置,其时名为《辩证唯物主义常识》。55年来,哲学温暖和丰润了一届又一届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然而,今天,与成效俱在的哲学教学困局和迷失却日益凸显,愈演愈烈。如何从源头上把握哲学的价值,彰显其魅力?如何在哲学教学趋冷的背景下,大力营造和提升哲学教育的智慧品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概说:哲学是彰显智慧与魅力的课程“哲学”,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其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即“智”(见《尔雅》)。“智慧”的内蕴极为丰富,大体上可从“日常智慧”“科学智慧”和“哲学智慧”三种层次解读。[1]其中,“哲学智慧表现为一个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它是一种大智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哲学智慧是人类智慧中的“头等智慧”。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说:“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让人生发智慧,提高心灵的境界。”[2]哲学对于陶冶高中生求真、崇善、向美的人性,培养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企及的独特功能。1.哲学智慧之启导性魅力高中生正值认识自己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需要认识自我和世界,明确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哲学是引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人要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2.哲学思维之超越性魅力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哲学正好顺应了其成长的需要。学习哲学可以引发学生对世界万象的好奇与追问,能使他们在恰当的智力激励和挑战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哲学思维有别于对具体现象或具体事件的思考,它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性:即思维的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其中,抽象性主要通过哲学概念的抽象性表现出来,它给人们理解相关的哲学概念、原理带来了一定困难。然而,恰恰是哲学“抽象”内蕴无穷的魅力。因为高度的抽象实质上是最大限度把握事物最普遍特征的理性创造,是思维最高层级的精致化。只有借助哲学抽象,人的思维才能够超越现象走向本质,超越特殊走向一般,超越有限走向无限。诚如约翰?佩里教授所说:“哲学是一种馈赠”,通过学习“哲学陶冶而成的思维习性弥足珍贵”。[3]二、反思:高中哲学课堂“失魅”现象审视哲学课堂本应是引领学生登攀思想高台与智慧女神倾心晤谈的圣地。然而,当下哲学课堂非但不能与智慧结缘,反而导致了对哲学精神之崇高性、儒雅性、智慧性的摒弃和消解。1.哲学课堂的迷失与困局以高中新课改的理念权衡和审视,哲学课堂尚表现有八个“很少”:“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应是学本化的哲学课堂,却被教师不绝于耳的讲授所取代;“很少”有学生思维的潮涌,本应是问辩人生的哲学课堂,却看不到学生思想的发酵;“很少”有情感火花的迸发,本应充盈激情和诗意的哲学课堂,却变得异常平淡和索然寡味;“很少”有学生的“心动”,师生之间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更缺少拨云见日的价值引领;“很少”演绎精彩生成的风景,教师习惯于用刚性教案的“紧箍咒”,禁锢、束缚、封杀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意识;“很少”营造和彰显绿色生态,本应是其乐融融、充满人文情怀和人际和谐的哲学课堂,却变得不温暖、不民主、不道德;“很少”呈现课程资源整合的鲜活图景,本应充满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哲学课程内容,却丧失了应有的生机、活力和魅力;“很少”有灵动的学习评价,“教”“学”“评”严重失调,致使学生的学习缺乏及时、必要的引领和动力支撑。2.哲学课堂“失魅”之成因一是学生学习哲学的心理阻抗。从事任何一种学习活动,学习主体的行为和表现是积极还是消极,归根结底要由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所决定。学习哲学自不例外。通过对部分高中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有两种消极、病态心理,直接消解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味和情趣。其一,因偏见而引发的阻抗心理。少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他们片面地将哲学视为“倡导斗争的学说”,认为在过去革命年代,哲学在引导劳苦大众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智慧的哲学与哲学教学的智慧

文档大小:5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