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朦胧诗.docx / 文档详情
朦胧诗.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万字
约34页
0
3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朦胧诗

第一篇:朦胧诗朦胧诗朦胧诗是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的作家群则是以生长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为主。他们生活在那个特殊混乱的时代,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们写作的动力。意想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它高度宣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摈弃客观再现。朦胧诗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1、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2、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3、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改变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的崛起。朦胧诗这种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传统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朦胧诗在创作上讲求陌生化,即延长知觉的过程,突出审美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唤起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觉醒。个人化,自我的抒情方式朦胧诗的个人化抒情,并非孤立的艺术现象,其思想根基恰恰是在对“左”的政治和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自由精神和崭新的生命意识。民间化,是一种写作立场,更是一种审美的自由民间化立场体现在诗人的写作中,就意味着尽量摆脱体制化立场,追求思想与艺术上的审美自由,意味着对个体精神的坚持,意味着保持个人写作的纯粹独立性。北岛的《回答》就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高度概念化的意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首诗的成功首先就是这种批判思想的成功,但承载这种思想的是高超的诗歌艺术。北岛用他强健的笔触付与了作品强大的艺术张力。它将抽象的伦理观念与平易的意象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超现实的思想力量。不仅如此,其强烈的悲剧感,更是让人透不过气来。冷峻的反讽、浓郁的悲愤、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一般使人惊心动魄。诗中许多意象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如“镀金的天空”、“冰川季”、“冰凌”、“黑海”、“好望角”等等,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特别是“死海里千帆相竞”,就是对文革十年群魔乱舞、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白色恐怖、正义不彰的高度概括。诗中最撼人心魄的是诗人对黑暗势力的连珠炮般的轰击,那么激烈而坚定,那一连串“不相信”所代表的正是善良与正义的呼声,也代表了人民的不可欺、历史的大浪淘沙。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将强烈的感情和控诉进行了高度的升华,从而使诗具有了哲理的意蕴,历史的深度。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对于人民的坚定信心。其浪漫主义情怀和象征主义意象高度融合,严肃、冷峻、庄重、热烈,既有曲折的情思,又有深刻的反思,既有深沉的回顾,又有热烈的希望.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朦胧诗主要代表食指:郭路生,《相信未来》是食指的成名作,正写于他落户山西的同一年。这首诗是对未来的浪漫主义式的幻想。这种浪漫主义与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不一样,它来自真诚的内心,带有孩子般的天真。它表现了当时的知青面对文革、上山下乡等政治运动的一种方式。知青面对那些运动的方式,就我所了解的而言,文学上典型的有这样三种:一是张承志方式,讴歌自己的知青岁月,讴歌草原人民的博大胸怀;另一是阿城方式,特殊的岁月并不对应于特殊的心境,他笔下的棋王王一生,集道、禅思想于一身,痴迷于棋道,宠辱不惊,只在棋盘上弈尽人生。可以说,他是置身于局中的局外人;再一是食指方式,希望自己以及与自己遭遇一样的一代人在将来能得到公正的评判。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做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朦胧诗

文档大小:3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