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学期《公共日语1》课程教学改革尝试总结报告 第一篇:本学期《公共日语1》课程教学改革尝试总结报告本学期《公共日语1》课程教学改革尝试总结报告一、课程简介公共日语1(Japanesepublic1)是我学院面向2010级软件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日语基础阶段必修课。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合为一体的理论+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基本知识及了解日本社会知识与文化风俗习惯,获取听、说、读、写、译言语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查阅资料、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公共日语1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会与掌握日语语音、基础语法知识、1000个左右的词汇和100个左右的句型。通过言语技能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达到日语能力5级水平,能够通过日语能力5级考试获得证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完公共日语2之后能够达到4级水平,通过日语能力4级考试并获得4级证书。日本语能力测试简介:日本语能力测试(英语:JapaneseLanguageProficiencyTest,简称JLPT),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举办的国际范围的等级考试,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一般而言三级四级属于初中级日语阶段难度差别不大,一级二级属中高级日语阶段难度提升不少。去日本大学留学需要通过一级考试,在一级考试中获得前300名者,可获得大学提供的奖学金。日本语能力测试于1984年面向非日语母语的学习者实施的日语水平认定测试。2008年全世界参加测试的人数约有56万人。近年来,参加日本语能力测试的考生范围扩大,除了测试日语水平外,还带有就业、升级、升职等其他各种目的。有关测试的要求和建议也越来越多。因此,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运用20多年来对日语教育学和测试理论的研究成果及迄今为止积累起来的测试成绩数据,对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内容进行了改版,决定自2010年开始实施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日本语能力测试等级证书不仅作为外国人留学日本的日本语水平的证明,而且还成为了世界各国社会与企业录用日语人才的凭据。因此也就成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敲门砖”。二、学情分析高职高专生源层次较低,生源的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且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非常大,这对实际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1、学生普遍学习习惯比较差,从小没有养成较好的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良好习惯;2、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个别学生是因为英语不好,逃避学习英语而选择了日语;3、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控能力;4、这部分学生都是在应试中失败的学生,本身的应试能力较差;5、全部学生无日语基础;汉语语法知识缺乏,语言能力不强。但是,这些学生活动能力比较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兴趣较高;有较强的交流、表达欲望。三、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1)《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2)《新视线日语听说教程1》TIJ东京日本语研修所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第一版2.参考资料:1)自编教案与教学PPT;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主要采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相结合,利用PPT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领读”+“讲解”+“训练”+“作业”的各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方式,重点度语音、字母、声调、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进行教学和训练。通过综合教学与训练是学生学会与掌握日语语音、字母、声调、基础词汇与基础语法。五、改革实践经验在分析教材优缺点、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本学期本着“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在坚持“教、学、做”三合一教学方法的同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总结如下:本班开班之前,给学生召开了一次说明会,对本课程设置的意义和学习注意事项进行了宣讲。并且在开办之后,对于不喜欢、不适应学习日语的学生,允许学生调班。结果也证明了这样的做法是必要的。在“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强化日语语言实践教学原则下,本学期的公共日语教学着重在“教学做”三和教学模式改革上下了功夫:1、处理好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言语技能的关系。技能训练,在整个日语教学过程中应占三分之二(基础阶段实践课教师在每一大节(90分钟)中学生的训练量至少达到1次/人以上,其中重复性训练占一半);2、在加强读、写的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达到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3、导入日本文化因素,在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4、加强人文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吸纳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5、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等价值观,培养同学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6、加大作业量。包括课后读、写、背单词与课文和每课课后练习书面作业;7、往常是在大一第二学

含秀****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