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1万字
约20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docx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第一篇: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读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黄睿10350099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不愧是大家手笔。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接受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体必然会接受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将自己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的约束之下,自觉维护经济秩序。如果民众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可度较低或不认可,那么他们对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也不容易接受,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冲击,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经济混乱将不可避免。历史背景:李大钊这篇文章写于五四运动之后,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我们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2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3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4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阅读这篇文章,我赞同的地方很多,反对的地方也不少。当读到个人主义经济学承认现在的经济组织为是及在这经济组织内,各个人利己的活动为是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毕竟18世纪英国乃至世界都在发展之中。人们海外探险、翻身做主的机会来临,利己主义无可厚非,而且当大家的财富都得以增加时,国家才会富裕起来。人道主义经济学者以为无论经济组织改造到怎么好的地步,人心不改造仍是现在这样的贪私无厌,社会仍是没有改善的希望,于是否认经济上个人利己的活动,欲以爱他的动机代那利己的动机;不置重于经济组织改造的一方面,而置重于改造在那组织下活动的各个人的动机。我觉得这种观点挺适合现在这个社会,现代社会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不仅有助于社会和谐,而且有助于经济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学者以为现代经济上社会上发生了种种弊害,都是现在经济组织不良的缘故,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于是否认现在的经济组织,而主张根本改造。”我赞成这种观点,经济组织一经改造,社会关系得到改善,人们就会感到身心愉悦,精神面貌自然而然会有所好转。但我认为在现代社会这种改造具有速成性,这种关系的改造依赖于政府的执行,执行地好,皆大欢喜,否则,经济得不到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可能会继续下滑。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但是他们认为诸如地理环境可以忽略,我不赞同。中国有句古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使有人的地方,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水平很可能也不同。古代人靠种地为生,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莫不是旅游业与工业的发展,而这也是十分依赖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同样,唯物史观的要领,在认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的现象,是最重要的;更认经济现象的进路,是有不可抗性的。经济现象虽用他自己的模型,制定形成全社会的表面构造(如法律、政治、伦理,及种种理想上、精神上的现象都是),但这些构造中的那一个也不能影响他一点。这点我也不十分赞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与中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相识,我极为赞同。但是其他的如法律、政治、文化也会作用于经济,正如我前头所述的一样。“全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互相敌视的二大阵营,为相逼对峙的二大阶级:就是有产者与无产者。”对此我十分赞同。我觉得无论在那个时期,贫富差距是造成社会动荡的最根本原因,在马克思的时代,这种分化十分明显,到了现代,世界各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这种情况才好转。“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这种构造给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加上条件。它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其存在,他们的社会的存在反是决定其意识的东西。”这观点我赞同。因为群体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它脱离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它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因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