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docx / 文档详情
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万字
约50页
0
5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docx

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

第一篇: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李耕人物画题画诗艺术初探陈迪立(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耕(1885-1964),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福建仙游人。二十世纪中国古典人物大师,擅长古典人物,兼善山水、花鸟,书法、不仅如此,他在诗词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李耕学习诗词的启蒙较早,1897年13岁,寓居磨头镇三载,向当地秀才邱明奎学习古典文学。1901年17岁,随父转往仙游山区麦斜一带卖画,向当地秀才张立夫学习诗词书法。日后优游涵泳,自学渐进,与各地文人交往的经历使得他在诗歌艺术方面的造诣逐渐深厚。李耕的人物画是他题画诗最集中也是质量最高的一个画种,所以考察李耕人物画的题画诗是了解李耕的诗歌艺术的一扇大门,通过这扇大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他的人生境界和审美情怀,并藉此体会诗画互融,交相辉映的题画艺术。李耕的题画诗笔者归纳为以下五个艺术特色,即疏淡萧瑟的文人情怀、朴实敦厚的禅宗意味、真切感人的世俗情怀、刚正不阿的主人翁意识、精辟生动的画论阐发。一、疏淡萧瑟的隐士情怀。李耕一生茹素,靠鬻画为生,他自号“大帽山人”,“大目湾里一樵子”,体现出他内心眷属山林,不谙世事的隐士情结。空旷豁达的情怀不仅使李耕的画作有超于一般文人画的气象宏大,清远脱俗的境界,而且还体现在的题画诗的选材和意境上。古代很多文人选择隐而不仕,李耕非常推崇这些人物,所以他经常以八仙、竹林七贤、陶渊明、瀛洲学士等作为绘画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曹国舅与韩湘子》“飘然跨鹤任遨游,去而复还春复秋。一掷袍靴不复还,白发青青无对愁。”曹国舅和韩湘子都是八仙中的人物,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被封为国舅,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韩湘子相传是韩愈的侄孙,官至大理丞,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两人都是吕洞宾的门人,经他的点拨而成仙。此画水汽氤氲,意境空疏,曹国舅和韩湘子乘两白鹤从山谷中飘然而下,韩湘子垂首吹箫,曹国舅引吭高歌,两人呈现出“任遨游”的逍遥境界,诗中不仅点到了两人弃官而得道的传说,而且与画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又如《陋室读书图》中“何陋之有老夫家,茅屋几椽夕照斜。我独爱书画爱竹,世人甚爱牡丹花。”从平淡中足见其诗品高格,也表明李耕不逐世流,追求与世无争,田园牧歌式的隐士生活。二、朴实敦厚的禅宗意味。禅宗主张修道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讲求“禅静定思”,这是李耕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加之他一生茹素,经常为佛教寺院作画,更加深了他对禅道的理解。这在他作的题画诗亦有反映。如在弥勒佛题材的画中这类诗表现的非常明显。如“无罣碍故,无有恐怖,微笑拈花,和是觉悟。”“瞻彼儿戏,若来若去;若坐若卧,何以见义?一贯摩厄,将持示汝。数珠在地,一珠在手。”诗句虽然平白如话,但是概括力强,它犹如佛经中的“偈”一样,耐人寻味。又如“婆娑静坐觉禅空,多少婴儿变态中。孽海笑他无去路,依稀游戏梵王宫。”借助具有禅宗化的诗语阐释佛道人物画,那么视觉含意也就有了可供意会的线索。赋诗作画,虽都强调以形象示人,但其表现手法和感知方式却各具其理,李耕通过画与诗相互辉映来阐释禅宗哲理,在诸多层面上便有相互补充、相互引申和启人心扉的互通。三、真实感人的世俗情趣。李耕有一个号,叫“砚农”,他把自己说成是在砚台边耕作的农民,一方面说明艺术成就之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李耕以一名生于农民并成长于斯朴实的“草根性”。他的诗画始终保持着农民的质朴和纯真,他的作品题材包括了渔樵耕等劳动生活。四条屏之一的《耕》“放犊前村过,秧针处处新。山川春欲牧,陇上归来人。”诗中将自然与人融合在诗情画意里,头两句借放牧人的眼描绘出春天秧苗“才露尖尖角”生机盎然的景象,后两句又通过“日暮”环境反衬出耕作者的“日落而归”辛劳,但诗中描绘的正如画中一样,“归来人”欢快自得的神情溢于言表,体现了李耕本人对于劳动和劳动人民本能的热爱。相同题材的诗还有《渔》“江头艇子泊,月上沧州初。妻子笑相问,携得换酒渔。”《耕》“陇上秧歌起,农忙处处匀。牵牛耕绿野,汲水动春风。”而且李耕还将仙佛世俗化,他笔下的神仙没有居庙堂之上的威严与庄重,有着世俗生活的喜怒哀乐,贴近了生活,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如《跏趺弥勒》“乾坤之大也,容此一胖腴。逢人开口笑,随地结跏趺。”弥勒是以一位五代名为“契此”的和尚,诗中李耕把他描绘成一位心宽体胖的和尚形象,他笑口常开,蹙额大腹,就地而卧,而画里的弥勒造型恰好是李耕根据村里的一个胖子为原型的,由此作为参照,使弥勒佛具有浓浓的乡野气息,诗与画相互呼应,传达出了李耕浓厚的世俗情结。四、刚正不阿的批判意识。在李耕的题画诗作品中,李耕常常通过题画诗来针砭时弊,表达民间疾苦,表达对旧社会的不满。解放前,曾有一位鱼肉百姓的旅长钱某,向李耕求画,他即画一幅《六子戏佛图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李耕题画诗初探(发表)

文档大小:5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