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docx / 文档详情
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9万字
约33页
0
3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docx

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

第一篇: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浅析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对历史、文学、书法均有较高的造诣。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建中靖国元年与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至此,李清照的生活景况发生了转折。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前期生活的优雅和顺利,后来条件的拮据和窘迫,使李清照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滋生了诸多感慨和无限的愁绪。李清照词的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清照出身名门,其父李格非,字文叔,致力于经学,以文著称于时,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是相门之后,也知书达理。《宋史·李格非传》云:“妻王氏,拱辰孙的家学渊源。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懂金石,是个不折不扣的多才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于闺阁也。”(注《词品》卷二)清王士祯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注《花草蒙拾》)谭玉生在《论易安词》诗中把她与李白相比:“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注《古今词辨》)足见清照诗词艺术成就之高,是久为世人公认。反映其词学思想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主张诗词分家,是词学的一大进步。清照出身官宦之家,这决定她以后的生活,但有可能因其它家宦海沉浮注定她有着起伏波折的生活。作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性,清照只有跟着生活的水流随之起落。而她的诗词创作正是反映了其情感的变化历程。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寻常的语言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绿肥红瘦”四字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实则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历来为词评家称诵,词作背景是春夜里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绿”和“红”是两种颜色。肥”和。瘦”是两种状态。这里“绿”和“红”借喻叶和花。用“肥”和“瘦”形容叶子的茂盛和花的凋落。鲜明、生动、形象,本来很寻常的字,经李清照一用就很有生气和味道,而又新鲜奇特。同时又以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稀少,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可见,作者在表达愁意的同时,不忘用字精审而又富有创造性。该句不论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很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读者可见李清照体察的细腻和深婉的情思,由此可更加体会到她增添的“许多愁”。如,此诗描写她翌日清晨急切地向“帘外人”打听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以两个连用的“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失误,这也恰好衬托出作者观察和推理的细腻。这样一个细心入微,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子,怎能免得了世间沉浮的许多愁情伤绪呢?可见,她的词能通过一个极普通的生活细节,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却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的意思。也引发读者对作者“愁”的认同与担忧。清照出生到出嫁前的这个阶段正是李家兴盛的一段时间,当时朝廷重用苏轼等人,作为黄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更是官运亨通。所以,清照在原籍的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安定,平静,幸福的。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和此期的其他少女一样,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憧憬向往,但她又平添了一份明慧开朗。李格非如伯乐一样,发现其女聪慧端秀非常人可比,将来会有一番作为,也是为了她能有一个较好的归宿,于是在她十六岁时把她带到了京城。是年,李清照两首《如梦令》使她名噪京师,声震朝野。此词在当时受到的赞赏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词中所绘正是她少女之心的真情流露。让我们来看其中一首:尝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首描写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的有趣的生活片段:夕阳辉映下,沉醉的游人乘着未尽的酒兴与游兴归去,竟把小舟“误入藕花深处。”女主人公睁大惺忪的眼睛看看怎么回事。噢,原来是走错了路。“争渡,争渡!”这时却惊起了河滩上悠闲的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

文档大小:3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