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李白诗二首 基本教案[共五篇].docx / 文档详情
李白诗二首 基本教案[共五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3万字
约43页
0
4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诗二首 基本教案[共五篇].docx

李白诗二首基本教案[共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诗二首基本教案[共五篇]

第一篇:李白诗二首基本教案李白诗二首教案《送友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二、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四、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2.效果如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4.板书设计: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月下独酌》一、导入新课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二、初步理解,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3、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三、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2、找出诗中写“月”、“影”、“我”的诗句,再读,读出了什么?四、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五、总结全诗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2、通过这两首诗学习,小结赏析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熟读成诵。3总结学习方法。巩固学习内容,初步掌握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增强传统文化积累。七、教学反思:第二篇:李白诗二首教案《李白诗二首》教案一、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祖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五岁时随父迁到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早年在蜀中度过。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荐于明皇,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李白诗二首 基本教案[共五篇]

文档大小:4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