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x / 文档详情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4万字
约45页
0
4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x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第一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执教:安徽省灵璧中学徐晓教学目标:1、简述故事,梳理情节。2、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词,它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这个主题词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不要争名夺利,因为名利等东西会随着“滚滚长江”逝去,“是非成败转头空”,没有必要计较。有人说“阅读名著,犹如奔赴一场盛宴,在历史的隧道口抽干、分化,然后留下思索„„”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杨修的骨骸,去嚼一嚼名著留给我们的味道。出示课题《杨修之死》二、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1、简述故事,梳理情节。2、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从分析人物入手,多角度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三国演义中,刘备的EQ比较高,明明是个无赖,却有关羽和张飞舍命相随,三顾茅庐就收买了诸葛孔明的一生,致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检查预习:1、简介作品、作者及相关人物。本文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2、生字及解词:(见课件)3、初读课文,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及故事结局。四、速读课文自主思考: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曹操的心理反应改造花园门事件虽称美,甚忌之分食一盒酥事件心恶之梦中杀人事件愈恶之告发曹丕事件愈恶之教植斩门吏事件大怒,亦不喜植代作答教事件已有杀修之心。五、初步探究:(1)主簿是一个什么官职?那他与曹操是什么关系?(君臣关系)(2)杨修因什么事件而死?(鸡肋事件)(3)其他事件是依据什么安排先后顺序的?文章运用了什么叙事的方式?有什么好处?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操大怒,亦不喜值—已有杀修之心,层层加深。(明确:本文运用的是插叙。古典小说的插叙,大致可分为四种:临时插、事前插、事后插、附带插。本文属于事后插。所谓事后插,就是在一件事写完之后,再补充交代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或其他情节。本文先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再插叙杨修被杀的缘由,即曹、杨二人矛盾的形成过程。这种插叙的运用,能使事情的前因后果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曹操杀修之心早已有之,1要找一个堂皇的理由以免旁人猜忌,用插叙是为了揭示这种阴暗心理的逐渐发展过程,说明杀修的真实意图,用插叙,追述“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意”的事实。)六、提升探究——解读自我:杨修该不该死?有人说,鸡肋事件只是一个借口,导火线,杨修之死曹操要负全部责任,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不论是谁的责任,似乎争论点都集中在这两人的性格上,性格决定命运,到底这二人是怎样的人,《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就只有这些事件,我们不妨就事论事,看看他们各自都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杨修到底该不该死?1、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用格式:读了,我觉得杨修是一个的人?读了,我觉得曹操是一个的人?2、讨论: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曹操兵败,证明杨修预测的正确性,怕众人对他杀杨修有疑义,厚葬杨修,是为了堵众人之口,以表现自己知错就改,显示了曹操的阴险、虚伪。3、归纳总结曹操和杨修各自的性格特征。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曹操:阴险虚伪、奸诈狡猾、嫉贤妒能、老谋深算4、你觉得杨修该不该死?(杨修被杀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共同的看法。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修之过?曹之过?——小议《杨修之死》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过也。杨修之过,一曰卖弄才华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4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