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杨善洲事迹.docx / 文档详情
杨善洲事迹.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1万字
约35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杨善洲事迹.docx

杨善洲事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杨善洲事迹

第一篇:杨善洲事迹2011年3月20日电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第二篇:杨善洲事迹义务植树绿荒山晚年做出新贡献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围的山林都已经承包到户了,怎么办林场呢?杨善洲在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在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支持后,县政府召开了有关乡村干部和部分农户代表参加的会议,把绿化造林与发展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以及林场的性质、范围、办法、利益分配讲清楚,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然后才开始筹备建场的有关事项。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大家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杨善洲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大亮山的底,盘算种什么树、怎样种。他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确定了当年要种1万亩松树林,育20亩苗圃,以后平均每年种一万亩以上松树林。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他把原来摆放在家里的几十盆雪松、白梅、银杏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1990年林场修公路,为了省钱,杨善洲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林场没有资金扩大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为林场争取到300多万元资金支持。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这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杨善洲事迹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