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docx / 文档详情
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5万字
约26页
0
3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docx

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

第一篇: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杨建思博士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并担任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应急工作队地震观测组组长,主要从事地震观测和数字地震学研究、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制等方面工作。在参加工作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杨建思博士献身地震事业,始终坚持在地震监测预报和应急工作的第一线,开展了长期艰苦的野外观测和野外考察工作,完成了重要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在地震现场的最前沿。八十年代末,杨建思博士开展了将地震学与计算方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进行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奖励并推广使用。1994至2001年间,杨建思博士主持北京遥测地震台网工作,圆满完成了该期间首都圈及华北地区地震监测与震情跟踪工作,荣立中国地震局集体一等功。近年来,在面对震情和特殊重大事件工作中,杨建思博士视震情就是命令,以身作则,亲自带领队伍奔赴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山丹民乐6.2级地震、山西洪桐5.0级地震、2004年内蒙东乌珠穆沁旗6.1级地震、2005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2006年国际特殊事件观测、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现场进行应急地震观测和震情跟踪,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并获得国内与国际好评。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她带领流动地震观测队穿梭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在无人区、无电、无通讯、无道路的情况下完成了地震震情跟踪、科学考察和探测以及观测台站架设与维护,在海拔3200米以上坚持了近半年的时间,首次采用组合地震台阵模式解决了极端条件下的地震监测问题,被评为昆仑山8.1级地震科学考察勇士、地震应急现场工作先进个人,她所带的队伍获地震应急现场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杨建思博士又带队奔赴新疆巴楚-伽师Ms6.8级地震现场,克服了语言不通(维吾尔族地区)的障碍和戈壁沙漠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在地震极震区建起了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跟踪监测地震震情。2003年年底,我国西部地区甘肃民乐、山西临汾等地先后发生两次5、6级左右地震,杨建思博士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婆婆后,便又义无反顾地带队奔赴野外地震现场。她带领的地震现场应急观测队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到中国地震局连续嘉奖,并得到灾区政府和人民的感谢赞誉,他们特意向这支地震观测队赠送了一面锦旗:“赴险临危为民生,跋山涉水报国家”。2005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中国地震应急流动观测队,赶赴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7.8级地震现场开展国际地震应急观测工作,在交通、通讯、缺后援以及地震和环境险恶的艰苦条件下,不仅圆满完成监测任务,而且培训了巴基斯坦同行,并帮助巴基斯坦完成了其国家台网建设方案,得到巴基斯坦政府和同仁的高度评价。在任领导职务以后,常常在下班回家安排好后,又回到单位彻夜工作,用最新的移动通讯技术、VPN技术、数据流控制技术和虚拟动态台网技术建成了南北地震带虚拟动态台网,率先实现了大型台网的数据实时共享和南北地震带紧急震情监测,边缘山区地震信号实时传输等等长期地震观测领域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2006年,杨建思博士采用同样技术,在特殊事件监测中,克服极度困难条件,在边缘山区信号传输到北京,圆满完成了任务。2007年,在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组织全国流动地震观测队伍,用上述新技术,形成了全国流动地震观测新模式-虚拟地震台网协同观测,并集成新技术建成“应对地震巨灾的流动观测系统”,为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观测打下了科学技术基础。这种虚拟地震台网协同观测模式和“应对地震巨灾的流动观测系统”在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应急观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按照中国地震局要求,沉着指挥全国流动7支流动观测队伍到震区开展地震强化观测,同时自己亲自率队赶赴震区,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不顾车祸和伤病,克服了地震现场公共通讯中断等问题,在全国首次形成对如此大地震的近场包围实时观测,首次将地震现场观测实时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震后方,使多个研究团体可以同时参加到汶川地震震情跟踪与研究工作。由于杨建思博士多年来在地震监测一线上爱岗敬业,不辞辛苦,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主要科研工作成果详见附件)。先后获得多项中央级、省部级奖励和荣誉称号,并于1995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二篇:孙俊英研究员先进事迹孙俊英研究员先进事迹孙俊英,女,1969年出生,汉族。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杨建思研究员先进事迹

文档大小:3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