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王庄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二、开发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三、开发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员各教研组,学科组及全体教师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5、挖掘区域资源。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长:田涛副组长:李开军姜曙光成员:鲍庆才杨文成张剑于光涛孟建民尚立鹏于光涛徐超(二)前期论证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愿意。(三)培训师资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五)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七、校本课程的评价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2014.9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开发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

论文****可爱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