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花源记检测题 第一篇:桃花源记检测题《桃花源记》检测题姓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⑴渔人甚异之(异:)⑵欲穷其林(穷:)⑶便要还家(要:)⑷便扶向路(扶:)⑸欣然规往(规:)⑹后遂无问津者(津:)3、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桃花源记》作者是是时人,名,是著名。5、本文原是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的美好境界,寄托了,反映了的意愿。6、本文以为线索,以顺序组织材料的。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用原文回答问题: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⑵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⑶写出与本文有关的四个成语:9、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主语:⑴()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⑵()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0、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皆:皆叹惋皆出酒食D、寻:寻向所志寻病终11、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12、辨析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差异:⑴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⑵率妻子邑人妻子:古义:今义:⑶来此绝境:绝境:古义:今义:⑷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今义:⑸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今义:⑹芳草鲜美鲜美:古义:今义:13、解释下列多义字:⑴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⑵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⑶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14、翻译下列句子: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⑶不足为外人道也。15、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6、假如刘子骥不“病终”,他能找到桃花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17、第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18、从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是()A、暮春落花时节B、深秋时节,百花凋谢之时C、冬末春初时节D、夏天水涨之时19、第二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点:2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1、“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什么?2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23、作者把桃花源美景写得真切动人,有声有色,但又有几分迷离恍惚,如:“"(摘取文中语句作答)2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2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26.“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又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的句子是:27、“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28、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29.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3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3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32.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3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3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

雨巷****可歆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