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棠村镇村庄变迁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棠村镇村庄变迁情况调研报告棠村镇村庄变迁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村庄变迁数据。棠村镇2003年统计报表:行政村18个,自然村144个,人口48953人,常住人口7890人,农作物种植面积62636亩,农村人均纯收入3516元,幼儿园0所,小学18所,中学1所,公路硬化28公里。棠村镇2013年统计报表:行政村18个,自然村8个,人口53885人,农作物种植面积62598亩,农村人均纯收入8049元,幼儿园3所,小学22所,中学1所,公路硬化87公里。2003年与2013年数据对比:行政村、自然村数量没变,人口增加4932人,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48亩,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4533元,幼儿园增加3所,小学增加4所,中学没变,公路硬化增加59公里。2、村庄变迁原因。从整体上看,村庄变迁是由国家城镇化战略引起的。10年内农村精英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战略,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村成为年轻强状劳力流出地,以老弱病残为主的乡村留守人员成为农村的主力军。从发展过程看,首先,城市吸引精英劳动力流出,农村产生了一个劳务输出团体,农村出现留守现象;其次,外出人员经济好转,为解决子女上学困难,部分常年外出人员将子女送入寄宿式学校就读,催生了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个别前往县城学校就读,部分农村群众也因此在县城买房、就业;再次,随着入城人员收入增加、入城时间加长,产生了一些在城市有房在农村有地的亦亦工农团体,而同时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极贫极弱的“三留守”团体。二、村庄变迁后各方面情况1、农业生产。生产者是以留守的老弱病残为主。部分农民将自己的责任田流转给他人更重。从而出现了一批种植大户,催生出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在2013年底,棠村农业合作社已达到8家。2、基础设施。纵向看:10年间棠村镇农村通村公路增加5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覆盖了大部分自然村,人畜吃水相对得到了保障,农村电网实施了2次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大部分成为两层以上砖混结构楼房。横向看:交通成本还很高,吃水安全还没有保障,网络服务没能实现全覆盖、且网速较低。3、公共服务。由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想引导,致使在公共服务上出现了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两重天景象。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但在力度上还是不够的。从另一方面看农村学生也不可能实现返流现象,农村过多投入公共服务也会形成一种“有庙没和尚”的尴尬境地。4、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不论是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还是社会治理、三资管理都会出现阵地建设落后、参与人员流失、资金投入不足、人员工资低、维护几乎不可能的现状。“三留守”现象突出,出现了“孩子上学老人送,老人有病孩子管”人现象,爷爷和孙子成了相依为命的情人,邻居成了生老病死的忠实战友,父母反而成了孩子一生中最大的看客。三、今后村庄变迁规划、考虑和趋势分析面临的问题有:1、交通、上学、消费等生活成本高;2、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分散、劳动力素质低,导致生产成本高;3、由于城市高房价,导致的入城成本高;4、医疗服务、社会管理、三资管理等社会服务成本高;5、村民自治、基层组织生活等社会活动成本高。分析发展趋势,农村发展会在新一轮大发展中继续被边缘化。农村精英劳动力净流出现象更加严重,以老弱病残为主的留守人员将成为农村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村民自治都会因资金不足、人员参与不够、阵地建设乏力而流于形式。四、对村庄变迁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针对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村庄变迁造成的问题。(一)从生活方面入手,加强保障性建设。1、做好医疗、养老保险等保底工作。2、加大农村水、电、路、气、网络等基础设施政策性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3、建立对便利店、电力、电视、电话、网络等服务性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他们能在微利的条件下经营。4、丰富村民自治、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让农民能在不在场的情况下,通过电话、网络实现民主生活。5、实行集中化服务,在中心村建养老院、建廉租房,在自愿的前提把农村人员向中心村转移,从而实现相对集中的低成本高效益化社会服务。(二)从生产方面看,建设劳动密集型就业和发展规模经营搞好农村生产工作。1、通过入股、承包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2、拥有土地的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解决农村老弱病残劳动力的就业问题。3、实行政府投保入保制度。保障农民能够在受灾的情况下有所收入。4、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合作社让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经营主体,和农户形成通过定单收购、示范种养、科技服务、信息提供结合成一体的经济同盟。5、降低农业生产准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让栽树、引水、做坝、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成为农民的直接受益项目。第二篇:村庄变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杭埠镇村庄变迁情况调研报告作者:檀亮亮摘要:通过对舒城县

一条****涛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