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武汉市艺术学校 第一篇:武汉市艺术学校武汉市艺术学校______至______学年度___学期期1、数据分析2、文字分析(1)考试内容:(2)试卷情况分析:(3)学生掌握情况分析:(4)教学经验:(5)措施与建议:授课老师签名:年月日时间:第二篇:武汉市艺术学校全宗介绍武汉市艺术学校全宗介绍(1951.3—2013.12)一、历史简况早在1951年3月,为落实中央政务院“改人、改戏、改制”努力培养戏曲艺术接班人的戏改方针,由中南局文化部文艺处主持筹建中南戏曲学校,后交中南文艺学院管理,更名为中南文艺学院附属中南戏曲学校,是当时全国七所戏曲学校之一,1952年4月停办。1953年6月11日,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签发的【53】文化戏字第595号文批准,并函请武汉市教育局备案,成立武汉市戏曲学校,隶属于武汉市文化局直接领导。学校制定了以培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戏曲优良传统的楚、汉剧演员”为宗旨的教学方针,并组织和实施教学。1959年4月1日,根据武汉市委宣传部下发的“宣干丙字第1011号”文件精神,武汉市戏曲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1961年重新恢复“武汉市戏曲学校”校名。1962年底,根据上级精神“一省只能保留一所戏曲学校”的原则,武汉市戏曲学校的建制被取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和煦阳光,使戏曲教育得以复苏,为了改变“艺术教育停滞,人才断层”的局面,1979年4月28日,根据湖北省革命委员会鄂革文(1979)43号文:经研究,同意恢复武汉市戏剧艺术学校。后经上级批准,以“武汉市戏剧学校”为校名。1987年为改变戏曲艺术困境,学校决定从单一的戏曲教育格局逐步向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转换,为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1987年12月21日,经武汉市教委武教计(1987)109号文批复,同意批准武汉市戏剧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二、主要工作业绩从1951年3月筹建中南戏曲学校,到现在的武汉市艺术学校,已经走过了62年的历程,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历史时期。(一)中南戏曲学校时期(1951.3---1952.4)。建校初期学校狠抓筹建工作,一切从零开始,成立机构,设立艺教委员会,聘任校长,确定办公地址,申办各项手续,招收两科学生,举行开学仪式,进行专业设置,聘请专业教师,狠抓基本功训练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重视教学实习。在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艺术大师的关心、支持和推荐下,一批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先后来校任教,本地艺术家也在校兼职任教。在教学中,选择的剧目多为传统的、能见艺术功底的剧目,如京剧《二进宫》、《断太后》,楚剧《百日缘》、《送香茶》等。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学生学习、排练剧目就达四十多个。学校教学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如京剧艺术家王碗华、楚剧艺术家荣明详、作曲家胡鑫等,曾任武汉市文化局主管专业的副局长李志高、肖毅勤等都启蒙于中南戏校。(二)武汉市戏曲学校时期(1953.6----1962年底)。这一时期学校隶属于武汉市文化局直接领导,首先成立戏校筹备委员会,到各剧团聘请专业教师、引进文化课教师,招收汉、楚两科学生,增设两科音乐班,进行专业设置,制定教学方针、教学计划。1954年底,根据中国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戏曲学校教学会议》精神,我校重点调整了政治思想教育及文化课程的比重,并普遍开设了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戏剧史、戏剧理论常识等课程。在专业教学上,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实行系统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思想政治方面,学生完成了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经常参加劳动,具备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在文化方面,学生完成了初中至中专的文化课程及专业史论课程;在专业上,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基本功。1956年底,在湖北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一次戏曲汇演中,五三级楚、汉两科的学生参加了汇演,其功底和演出水平均受到与会专家的称赞。1958年,学校实行勤工俭学,成立了“武汉市戏曲学校实验汉剧团”“武汉市戏曲学校实验楚剧团”,进行巡回演出,共计852场,观众达67万人之多,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59年4月,武汉市戏曲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同年6月,为解决武汉市汉剧院和楚剧团人才青黄不接的燃眉之急,两科学生提前毕业,分配到市汉剧院和市楚剧团工作,为武汉市艺术团体注入新鲜血液。1961年重新恢复“武汉市戏曲学校”校名,1962年底根据上级精神停办,但三科教学建制仍然保留并转到市属三个戏曲团体作为附属实验剧团。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校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机构,后勤组织下乡、下厂、下部队劳动锻炼、实习演出活动,并排练了一批高质量的现代戏,如京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汉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楚剧《江姐》等。(三)武汉市戏剧学校时期(1979.4----19

玄静****写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