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型河北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为促进全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面临形势。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京津两市,受产业结构升级、要素成本增加、发展空间制约、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竞相承接产业转移,态势逼人。我省内环京津、外临渤海,海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禀赋优越,产业体系完整,要素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具有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我省与京津产业互补性强,已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主要承接地。(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开放。积极改善发展环境,打造产业集聚高地;积极构建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探索产业承接模式,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着力加强与沿海及京津等发达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三)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承接,优化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发展重点,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因地制宜,集聚发展。从各地实际出发,科学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提高承接转移质量;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向重点区域集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严格产业准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业承载能力。二、承接方向(一)突出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按照“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突破”的思路,积极主动承接首都及国内外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加强国内外相关品牌、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二)发挥优势,促进制造业升档升级。以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优势企业合作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创新要素支撑,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大力发展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促进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升档升级。(三)优化结构,促进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立足比较优势,构建竞争优势,积极引进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成长型、发展型的重点产业、企业和产品,实现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四)完善体系,促进产业链型发展。依托区域内重点龙头企业、优势产品,按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思路,深入挖掘和包装一批上、下游产品,引进相关配套企业,补齐产业链条中的弱势部分,形成上下游纵向协调、横向互补的产业体系。(五)整合资源,构建我省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资源共享、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集中布局、企业集聚、工艺(产品)关联,在企业、产业、区域(园区)三个层面建立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六)做大做强,促进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特色经济优势,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关联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群体,实现集群化发展。(七)创造载体,打造承接转移新优势。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缘、人缘和长期合作优势,着力抓好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加强与京津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在服务中承接京津项目、产业等方面的转移,全方位深化与京津的合作,努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三、承接重点(一)重点瞄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河北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安双****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