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泉港区交通运输报告 第一篇:泉港区交通运输报告泉港区交通运输报告泉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现代化石化港口城市,是福建省实施闽东南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区和福建省石化工业的龙头地区,也是泉州市确定的“四大经济区域”之首。优势地理位置特殊,开发前景广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开发区地处闽东南繁荣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台湾基隆港174海里,距高雄194海里,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区,漳泉肖铁路直达港区,交通条件十分便捷,既是闽东南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又是东南海上航道的辐射中心。此地北上福州可达浙沪、南下厦门可出粤赣,乘火车经鹰厦线可通全国各地,海上船运可直达沿海各港口、台湾及亚太地区。二是大港口优势。开发区海岸线总长5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长11公里,可建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码头线长。良好的建港条件,被誉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目前,已建有万吨级杂货码头,10万吨级原油码头,5千吨、3千吨和2千吨级成品油码头各1座。肖厝口岸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口岸之一。国家交通部规划将湄洲湾南岸建成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目前南岸肖厝港区正在抓紧筹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5万吨级煤码头、5万吨级粮食中转码头、10万吨级粮食码头、25万吨级油码头,这些项目一旦建成肖厝不仅将拥有福建省最集中的深水泊位,而且将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港口。三是大工业优势。泉港,一个被誉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海港城市,是中国规划建设中的大型石化港口城市,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石化工业龙头区域。它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以石化产业为支撑,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八方客商纷至沓来。随着总投资额达500亿元项目的建成投产,泉港的城市规划建设,又加快了步伐,它就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这个500亿元的项目,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炼油、乙烯生产和成品油销售全面一体化的合资项目;2008年在泉港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预计可达212.81亿元,年利润25.12亿元。由此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商贸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等。仅目前,泉港就已经吸引了中石化、埃克森美孚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等30多家跨国集团以及150多家港台企业前来角力竞夺。四是基础设施优势。开发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疏港公路、连接国道324线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区内已有等级股总长近90公里。泉港区目前处于大发展时期,对于交通的需求量无疑是巨大的,上图是目前泉港的不同运输方式的比例。其中公路运输比例最大,占69%左右,随着泉州市的“点—线—面”的综合城市开发,泉港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全面形成。江河运输次之,约占20%,随着泉港的万吨码头的完成及运营,海运必将是泉港交通运输的又一主力。铁路再之,约为8%,但随着福建省高铁时代的来临,泉港的铁路运输也将大跨步。管道与航空最次,二者约合3%,但随着泉港炼化一体化的进一步开发,管道运输也会有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今后的泉港必将是综合运输的发展的大市场,各种运输方式的节点。交通与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密切相关的。交通与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存、相互促进。一方面,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要想富,先修路”。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反过来又会推进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富了不修路,迟早断财路”。首先,交通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第二,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会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个地区要发展,首先要从交通运输做起,建设一个庞大、完善、有效的交通系统。泉港目前交通大发展的矛盾,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综合实力较低;沿海村镇与内陆村镇发展不平衡,更重要的是行政体制上的矛盾,造成规划不衔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各有其特点。当以不同的情况,自身需求等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以便选择不同的,最有益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铁路在陆上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归功于它固有的独特的能够减少运输阻力的钢制轨道所带来的许多优势:(1)牵引重量大。(2)输送能力强。(3)长途运输成本低。(4)运输连续性强。当前泉港的铁路交通并不太发达,在这方面,今后的泉港需加强铁路的综合开发运用。公路运输。公路汽车运输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汽车运输迅速发展,是与它独特的优点紧密联系的:(1)公路汽车运输具有直达性,有门对门的特点。汽车运输的直达性可转换为三个效益,即:距离差效益,主要指汽车运输可以抄近路,而使运距少于铁路和水运;时间差效益,指公路汽车运输的送达速度比铁路、水运快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质量差效益,主要表现为汽车直达运输只要一装一卸,货物损伤少,而铁

是雁****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