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docx / 文档详情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2万字
约21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docx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

第一篇: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原有的常规式传统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渗透美育、德育,将教学内容与艺术化的教学形式完美统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过程都得到优化,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音乐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以时俱进、如何贯彻课改精神、如何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课题。目前在中小学音、体、美学科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看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的问题?这种怪现象不仅城市中学存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作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我不断在努力、在探讨,如何克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使音乐教学走上正轨,使学生爱上音乐课。在此就我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寓德育美于音乐艺术美之中。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在教材中深刻挖掘内涵,切忌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除此外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劳动、爱科学、爱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认真、仔细地挖掘、发现和理解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弘扬爱国主义,渗透德育教育。如德沃夏克赴美后创作了《新大陆交响曲》的情景;冼星海爱国抗战的《黄河大合唱》、辛沪光弘扬民族精神的《嘎达梅林》、鲍罗廷爱国颂和平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用作曲家的爱国热情,作品中主人翁的民族精神和音乐形象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又如:学生在学唱《鼓浪屿之波》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创作背景外,还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故事,以及介绍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而又有了“音乐之岛”美誉的鼓浪屿。歌中提到的日光岩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让学生谈谈站在鼓浪屿的制高点——日光岩的亲身体会,以及他们对这个重要名胜之地的了解。遥想300年前,日光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挥师东渡,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的壮举。近思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仅思绪万千、感慨与怀,本是同根同祖,却只能遥遥相对,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每当学生唱响它时,那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悠然而生。二、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当代世界的教育改革潮流之中,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但在上个世纪我国音乐教育一直受到西方音乐的较大影响,民族文化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我国各族人民的优秀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一种音乐去了解、感受一种文化,从多元音乐文化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丰富文化需求,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1、从课本教材方面。例如在初一年的“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尽,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学生此时就热切盼望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及老师对具体作品作进一步分析。这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学生倾听完后老师启发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分析,而后用语言进行描述。《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歌曲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句是根据上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全曲音域只有五度,仅用6(la)、1(do)、2(re)、3(mi)四个音,歌词简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词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表现了放牧者的活泼和欢乐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可播放同类的放牧歌曲,让学生进行比较不同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