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篇:混合运算教案小数除法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上课前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学做游戏,对生提出3点要求:坐姿端正、积极举手、给予同学表扬。2.复习回顾:师:谁能说出下列个题的运算顺序?。58÷26×1425×(68÷17)42+28÷1214×714.教师给予总结:加减属于同级运算,乘除属于同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5.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混合运算二、建立模型活动一:师:请同学同桌进行下边的讨论。讨论1:你平时都买过哪些糖,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讨论2:什么事什锦糖?什锦糖的价格怎么确定呢?师: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就是什锦糖,而什锦糖的价格是用什锦糖的总价钱除以总数量。哪那们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吧!活动二:1.出示图片:用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配制成什锦糖,奶糖单价是22.8/千克,水果糖的单价是12.9/千克。2.学生自己提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口头解答。共同解答:①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多少?小组内交流指正,全班回报成果,说出计算顺序。22.8×3+12.9×2=94.2(元)答: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94.5元。张树春②一千克什锦糖多少元?小组内交流指正,全班回报成果,说出计算顺序。94.5÷(3+2)=18.84(元)答:一千克什锦糖18.84元。活动三:师: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生:加减属于同级运算,乘除属于同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生:我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师:很对,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活动四: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试一试”。三、巩固练习出示课后练习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师:你们真棒!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把算理讲解的特别棒!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谈体会板书四则混和运算(1)22.8×3+12.9×2=94.2(元)答: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94.5元。(2)94.5÷(3+2)=18.84(元)答:一千克什锦糖18.84元。第二篇:《混合运算》教案范文《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2~73页。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差,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教法建议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尝试将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另外,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写答语,教师要加强指导。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探索并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创设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序。难点: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1.复习。出示如下练习题。174+305+289755—248—137先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算二人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2.引入。出示:36+48—25276-138+39师:这两道题与上面两道题在运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这两道题是加减混合运算题。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板书课题: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设计意图:在连加和连减运算的基础上,引入加减混合运算,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利用知识迁移来接受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孩子的认识特点。二、探索新知1.教
含秀****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黄金题型).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预热题).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重点).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达标题).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轻巧夺冠).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能力提升).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试直接用).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精练).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梳理).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提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