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省泸溪县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篇:湖南省泸溪县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村小也能吸引好老师——湖南省泸溪县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采访纪行《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25日1、3版作为国贫县,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与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一度面临农村教师年龄老化、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农村教育质量低的状况。近年来,泸溪以实施农村教师特殊津补贴为抓手,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破解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难题,促进了城乡教师均衡,教育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待遇杠杆激励教师村小任教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现代投资希望小学是一所村小,徐小莉是这所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2005年,她从城里学校调到这所小学所在地的长坪九年制学校工作。那时,学校条件不好,离家也比较远,她心里不大情愿。但2010年,她却跟10多名教师竞争着调到比长坪九年制学校更偏远的马王溪村小来。徐小莉的选择与泸溪县激励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政策有关。原来,泸溪县白沙镇、浦市镇等城镇条件较好,农村优秀教师往这些城镇挤,导致城里教师超编。而在泸溪的大山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在调研了全县教育现状后指出:“城乡师资差距过大的现状必须改变。要真正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必须做到„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用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泸溪县制定了推进城乡师资均衡的重头措施,激励教师去农村从教,大力促进师资均衡。从2009年起,泸溪县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县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资金1300多万元,发放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400元;同时,绩效工资也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了农教补贴,农村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初中、中心完小每人每月100元。泸溪县教育局局长徐朝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岗位津贴一项,村小教师一年收入就要比城里教师多出1.44万元,不少村小教师年收入可达5万元。此外,泸溪县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30万元政府奖励基金、20万元县级学科带头人特殊津贴,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80%的指标投放到农村学校。2011年,县政府拿出120万元重奖131名教师,其中农村教师达102人,个人获得最高奖励达5万元。不仅如此,泸溪县还实行教师职务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教师职称晋升的比率和机会超过了城区学校。泸溪县规定,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参评特级教师和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这条规定打消了城区教师不愿去农村任教的最后一点疑虑。让乡村教师教有所居安心扎根近日,记者来到泸溪县兴隆场乡中心小学采访。让记者感兴趣的不仅是大山深处有如此漂亮的校园,还有建在学校里的一栋廉租房。有28年教龄的老教师邓祖瑞就住在这栋廉租房里。两室一厅,50平方米,尽管不是很大,但却装饰一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据邓祖瑞介绍,他是2009年住进这套廉租房的。“我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城里买上一套可得好几十万元呢。现在有房子、有票子,日子过得很幸福。”这栋廉租房投资200万元,一共60套,兴隆场中心小学有56名教师,符合条件的几乎每人一套,包括刚刚参加工作的3名大学生,每套一年只要480元的租金。廉租房建在学校,是泸溪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一种创新。徐朝洪介绍说,教师住房一直是个难题,许多农村教师家离学校远,上下班十分不便。由教育出地,财政出钱,把廉租房建在学校,既方便了农村教师,也解决了廉租房用地问题。为让教师安心扎根农村,近年来,泸溪县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公转房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和校安工程“三项工程”,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让农村一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从2010年起,泸溪县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周转房列入全县的民生工程之一,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到2013年在全县农村学校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1500套,投入670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596套,入住教师725人。泸溪县还通过校安工程,维修、新建教师宿舍等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000万元。关于教师教有所居,泸溪县广为流传一个故事。时任县委书记的刘世进在浦市镇几所村小调研时,发现教师们住在窄小破烂的住房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场拍板:“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随后,泸溪县开始了大规模教师住房工程建设,而为教师建住房,也成了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主抓工程之一。通过几年努力,泸溪县农村教师离教有所居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徐朝洪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计划3年内实现乡村每名教师住有所居。届时,会有更多的教师愿意把家安在农村,把根扎在农村,泸溪农村教育将实现一个大的跨越。”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素质“课堂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地方;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课堂是共同质疑、生疑释疑的地方……”这是泸溪四中课改理念的一段话。记者在泸溪四中采访,恰值州

书生****3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