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游淹城感想.docx / 文档详情
游淹城感想.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1万字
约37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游淹城感想.docx

游淹城感想.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游淹城感想

第一篇:游淹城感想战国·德行·思想——游淹城感想春秋战国一直是我向往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勤思、尚贤、礼德之风对于我来说向来都有致命的吸引力。虽说无法再回到那个时代,但是我想故地重游一番总该是能多多少少沾染一些“大学”之风的。于是,我去了淹城。《越绝书—吴地传》中说:“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这是现存的对淹城最古老的记载。这座2500年前的城池曾一度是吴国百姓安居乐业之所。然而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在战争的洗礼下,它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化为了历史的尘埃,只让后人从厚厚的史书中去探寻它的存在。面对时间,我们无法反抗。在时间的脚印下,无论是什么样的存在都经不起践踏。古人尚贤,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最重思想的解放,这种一种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所以在当时百家争鸣,诸子学说遍地开花。现在的人们批判封建主义思想,我觉得这是好的,封建的腐败的确要不得。但是现在我却更加悲哀的发现,我们的思想是否是过度解放了呢?现在的社会虽说更加开明,却始终觉得有一点伦理的崩坏,道德的混乱的征兆。或许我这样说有偏激的嫌疑,但是也不得不当作应当注重这方面的教育的警钟了。2000多年前的人们的坐姿是跪坐,我不认为这是带有奴性的表现,我更相信的是那个时期的人们跪坐更代表着人们对于学识的尊重和对他人的礼敬。现代有一些人完全否定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认为那是一种不进取,不解放,腐蚀人性思想的教育,但是最讽刺的是在这些人让孩子们要有品德,有风度的同时所教育的恰恰是他曾最看不上眼的“礼仪之邦”之说。古代思想有很多错误的地方,甚至是极度腐败之处。但是我们却不能“一棒子打死”,这其中还有一些东西是好的。思想解放是人们迈向自由的开端,但是思想解放并不意味着抛弃品德的教育。最近在国际上时常会出现关于中国游客不文明的报道,“埃及石刻”、“自由女神像”等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现在也是到我们该敲响警钟的时候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而真正去做这样的大人之学在现代却是少之又少。目前在日本还保留着“成人礼”这一传统项目,这象征着一个孩子向成人迈步的过程,但更代表着从此这个人将要担负起一个人应该担当的责任。但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传统却早已消失,我不是对这一传统项目的消失而感到失落,更是有种一种对人们漠视传统文化的无奈。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孩童时期的品德教育,我们或许会认为这样的教育是磨灭孩子们天性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虽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读书,但是有一个事实就是从前学过知识的人的普遍素质都要比现在要高得多。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也曾深深地悲叹,为什么在那个贤人毕出的时代,还会爆发出如此残酷的战争?至圣仙师孔子也曾亲历亲为地走遍天下向诸侯们宣讲道德礼仪,可最终在而立之年还在为天下人操心。这难道真的人的天性吗?荀子说“人性本恶”,这样的话我向来是不太认可的,但是当我真真切切地面对战争时,却不禁对我向来自认为坚定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从近代开始,最起码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便开始批判孔家思想的腐败。在那个时代中,有一大批受到时代冲击的文人志士在不断地反思,为什么中国会堕落成如此地步?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左右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文化。的确,在孔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一直在腐蚀着人们的思想,而“三纲五常”也在不断地约束着人们的天性。但是这些真的是孔家思想吗?现当下也已经有许多人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暂且是认为这是一桩孔子文化的翻案。仔细阅读先秦之前的儒家思想,在孔子的学说中,其实是不存在多少约束人们对于统治者的言论的。在孔子的学说中,最约束人的无非就是提倡“克已复礼”。但是,这个前提是处于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但是克已复礼的思想也仅仅是要求人们对于自身欲望的控制,学会以礼待人,以德服人。也有人说孔子的“忠君”十分严重,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一些偏执的,他的“忠君”对象是对于社会,就像我们现在提出“爱国”一样。反而他提出最强的则是“仁”的理念,关于“仁”自然不用我多说,否则秦始皇就不会做出“焚书坑儒”的举动了。但是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却有很多人会将其与“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所混淆,这两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正宗的孔家思想,而后者却是东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也就是真正约束中华几千年的罪魁祸首。自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开始走向兴盛,历朝历代也开始尊儒敬孔。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在汉武帝之前是没有多少帝王把孔子当回事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孔子的思想约束了帝王的作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帝王要有帝王的职责,臣子要有臣子的任务,父亲要有父亲的榜样,子女要有子女的规矩。这样就要求统治者必须要为天下人做事,做天下人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游淹城感想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