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煤油灯下的岁月 第一篇:煤油灯下的岁月煤油灯下的岁月爷爷家至今还保留着一盏破旧的煤油灯,它的灯罩已经发黄,灯座变得锈迹斑斑,灯内一层油垢还依稀可见。可爷爷却把它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因为是这一盏不起眼的煤油灯见证了两代人的变化和成长。听爸爸说,爷爷很早就从河南来新疆支边,在我们团的三连当连长。他工作兢兢业业,带领连队职工自主致富,让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奶奶却是在正当花季的时候为了能够吃饱饭,躲避自然灾害也来到了新疆,恰巧和爷爷在一个单位。那时爷爷奶奶还不认识,他们是经别人的介绍才走到了一起。在结婚的当天,一起工作的同志送给了他们一盏煤油灯。听爷爷说,每当夜晚来临时,奶奶便会把煤油灯点亮,做好饭菜,等待劳累了一天的爷爷回家。爷爷奶奶共有四个孩子,当当叔叔伯伯们都到了上学的年龄时,每晚家里的煤油灯下又变成了另一幅景象:爷爷在看书报,奶奶在做衣物,叔叔伯伯们都围在煤油灯下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建设家乡打好基础。那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电视、电灯,吃的都是粗粮,连白面都很稀罕,更别说吃肉了。或许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肉。爷爷奶奶为了能让家里的生活变好,更加努力地工作。爷爷虽说是连长,可每个月工资却只有三十多块,奶奶的工资也只有二十多块。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这么多钱足以解决一家六口人的温饱了。奶奶给我说,那时的生活已经算很好的了,在那之前的日子还要更加的艰苦。和爷爷结婚前,住的是二十多人的集体宿舍,有时晚上还会听到凄厉的狼叫声,让人不禁毛骨悚然。每天都喝的是玉米糊糊,吃的是玉米面馒头,因为人多所以经常会吃不饱。自从嫁给了爷爷以后,生活才变好一些,每晚看着煤油灯下的一家老小,心里便有了许些安慰。奶奶对叔叔伯伯们的要求很高,希望他们将来有出息,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建设我们的家乡。如今,爷爷奶奶已经退休了,搬到城市去了,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煤油灯早已被明亮的日光灯所取代。,他们也衣食无忧了。每当闲暇的时候,爷爷总会拿起那盏煤油灯,轻轻擦拭着它,可是灯座上的铁锈就犹如那时的岁月,是擦不去、抹不掉的。第二篇:父亲节作文:煤油灯下的父亲父亲节作文:煤油灯下的父亲停电了,出租屋里一片漆黑。我点燃一根腊烛,黄豆般大小的微弱火光在黑暗的包围中摇曳着、挣扎着。烛光中,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多年未归的故乡,那位于湖南耒阳的一个小山村。在一间青砖黑瓦的小屋里,窗外是无边的寒冷的夜与凛冽的风,一盏正在燃烧的煤油灯散发出昏黄的光来。灯下,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哥哥正围坐在一起谈笑着。父亲饱经风霜的脸时而微笑,眉心一条清晰可见的“八字”皱纹里挤出了快乐;时而紧皱眉头,心头的结久久不能释怀。青丝里的白发也在灯光的撩动中若隐若现,颤栗着,诉说着„„生育我的小山村属于比较偏远的乡土,直到八十年代末尚未通电,家家户户都点着煤油灯照明。乡亲们通常所用来驱赶黑暗的煤油灯有三种。一种被称作“马灯”:用铁制成,中间有一个圆玻璃罩,下部是盛油的底座,上部为透气孔。圆罩里有一个可自由调节火光大小的火芯。乡亲们可以提着它到外面行走,不会被风吹灭。第二种称作“台灯”,比马灯简单,亮度也不如马灯,只是一个高玻璃底座上罩着一个薄薄的如葫芦般的玻璃灯罩,灯罩里是可自由调节火光大小的火芯。这种灯一般只有村干部或文化人才用得着,如村支书、村主任以及民办教师之类。我家所用的煤油灯最简单,不仅比台灯矮小,而且火光也小,并且火芯裸露在外面,没有玻璃罩子罩着。父亲说,有这样的亮度就够了,“你们想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节省不少的煤油呢!”冬季的夜是寒冷而漫长的。我家的屋后是一座立满青松的山头,不时传来呼啸的北风刮过松林的“沙、沙”声;屋旁的小溪,在此时水也大了起来,“哗、哗、哗”地一夜响个不停,在寂静的山村里特别清晰入耳。我们与父亲围坐在桌前,桌下是畏畏缩缩的炭火,桌面上摆着一盏布满油渍的煤油灯,豆大的柔弱火光在昏黄中颤栗着,好像也怕冷一般。农村本来生活单调,在这夜灯瞎火的冬之夜,更是无甚活动可搞。我们吃完晚饭后便在一起闲聊,以此来打发这漫漫长夜。这时,父亲通常会点燃一支“喇叭”状的纸烟或廉价的香烟,“叭嗒、叭嗒”地吸着,烟雾与昏黄便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嬉戏。这时的父亲,也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但白发已早早地从青丝里钻了出来。但是此时的他,会露出平日里难见的轻松或微笑。不过,父亲与我们的闲聊,绝少会说一些无谓的笑话与闲话,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入以他所要说的领域。如今细细归纳,当年父亲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居然是全面的,几乎包括了文、史、哲等多门学问。为人处世,是父亲常说常新的一个话题,他经历过的时代多,阅历丰富,又喜欢与村人交往,很多人情世故,他随口都能说出一大把。而我们对这些又颇有兴致,不仅易听易懂,而且都是真人真事,觉得生动有趣。其时,他正好手上有一本发黄的线装书,书名曰:《增广贤文》。此书已严重磨损,黄

雅云****彩妍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