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牛棚镇2009年春季学期期末统考作文评卷总结 第一篇:牛棚镇2009年春季学期期末统考作文评卷总结牛棚镇201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考作文评卷总结作文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表达和倾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尤其是作文,更应重视与学生的对话和思想交流。创新教育理念、人文精神的阳光,已经照耀着广阔的教学田园。而每每谈到小学作文批阅的种种不足、触及到作文创新思维的焦点时,我们都要清醒的认识到“抄袭化”和“模式化”问题。雷同作文: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而产生,文中可能有少量不同的句子、词语出现,而所描述及表达的内容基本一样,甚至一些空洞的表达情感方式及语言都是一样,这是学生之间顺便作一些小修改导致的,他们在蒙蔽评卷教师的眼睛,因为考试时间紧、监考教师的眼睛随时盯着,他们基本不会抄的一模一样,可能前面不同、可能结尾不同。这样的作文我们评阅时按5分以内记。模式作文:教师在学生考试中为了要达到“好”成绩,找一些好的作文让学生背诵会,在考试中遇见就直接“抬”到试卷上,这样的作文开始一看很好,但存在许许多多的漏洞与生活实际不同,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授课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及教育原理,没有挖掘学生潜能、没有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无用的东西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师应该好好处理,在此次评卷中,这样的作文我们评阅时也按5分以内记。此次参加小学考试的试卷中,五年级有39令试卷、四年级49令、三年级52令、二年级37令、一年级30令,其中一二年级作文主要是看图作文和写几句话,内容简短,评阅方便,三至五年级作文评阅要求评阅试卷教师慢慢审阅、耗时耗力。参加评阅试卷的教师33名,我们分为四组,其中一二年级评阅试卷教师分为一组共9人,由张广福老师任组长;三年级评阅试卷教师8人,由史周立老师担任组长;四年级评卷教师8人,张德科老师担任组长;五年级评卷教师8人,何艳老师担任组长,每一个组的教师又分为甲组和乙组在两个评卷场,两个评卷场教师不能乱串评卷场、对相同一份作文量分在不超5分的由组长取平均分登上试卷,超出5分的由组长责令他们重新评阅,这样,监督评阅试卷教师在评阅试卷前认真整理出评分标准,评阅中认真评阅,对全镇教师和学生负责,对评阅试卷工作认真对待、公正处理、尽力减少舞弊行为。本次小学一至五年级作文评阅工作已圆满结束,彻底打破了以往一人说了算、只看开头结尾、只看书写认真、只看卷面不看内容的行为,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在今后更应该公正、公平的对待工作。牛棚镇小学语文作文评卷组第二篇:2012年春季学期期末统考评卷总结评卷总结(高段数学组)么站镇中心校:杨道才我镇2012年春季学期小学统考评卷工作历时3天现已结束。我们数学高段组共13位评卷教师在这3天时间中,分工合作,团结一致,顺利完成四、五年级数学2200多份试卷评卷工作,人均170多份。在评卷过程中,我们高段数学组严格签到制度,按时上下班,从时间和纪律上首先保证评卷工作的严肃性。并在改卷前对分题、校对参考答案、统一评卷尺度标准、评卷进度调配等环节做了民主而又明确的探讨,确保评卷质量和同志间的工作和谐。在评卷结束后,我们组织教师认真检查错改、漏改、积分失误等工作,确保每一位授课教师绩效工资成绩块依据公平客观,还对本小学数学统考试题进行了认真探讨、交流。统考统改不仅是对一年来我镇教育教学成效的检测,同时通过学生答题情况为我们今后教学工作调整提供参考,基于此,现将本组统改工作作如下简要总结:一、试卷质量分析本次统考试卷装订质量高,2200多份近60本试卷没有倒页、反页、密封内容外露等情况。从试卷本身来看,四、五年级试卷出题比较科学合理。体现在:重基础、重能力测试、题型全面、内容全面且各有重点。重基础就是试卷的难度深度合理。四、五年级数学纸卷中,基础题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重点考察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在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题目中,都是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能力测试即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两个年级试题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画法、折线统计图的分析等都能很好地体现;在题型上,两个年级均涉及到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题目。内容上涵盖整个年级知识面而又突出年级学段知识点。例如五年级重点在分数的意义及分数计算、代数初步知识等,占了不少篇幅。总之,本学期统考题中既关注到基础知识的掌握,也突出了新课改对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老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改提倡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探究新的数学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题过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由于个别题目中要求不够严谨,参考答案又束缚了教师对学生答题过程的主观评

是你****优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