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瓶颈是什么? 第一篇: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瓶颈是什么?文/卢欣厦门联发(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一次行业论坛上,龙湖物业的总经理周洪斌提及龙湖新发布的《龙湖物业标准白皮书(2012版》时,一位同行提出能否将龙湖的标准拿出来给行业交流共享,周洪斌当时答复的大意是:龙湖的标准可以拿出来给行业交流共享,但不建议大家盲目去套,因为很可能无效。同样的标准,为什么在不同企业产生的实际效果可能天差地别呢?笔者认为,这就是系统性做“标准化建设”和片面做“标准”产生的差别。标准化建设,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的标准化:一是在服务标准本身层面上,要有服务结果的标准化和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二是在标准管控层面上,要有管控过程的标准化和管控结果的标准化。而目前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几个瓶颈。瓶颈一:重服务层面的标准,轻管控层面的标准只有服务层面的标准化,没有管控层面的标准化,服务标准将变成纸上谈兵,无法落地。物业服务标准由众多细节组成,大多由服务人员分散的、独立的完成,且服务过程就是直接向客户呈现的产品。在这种特性下,没有有效的管控措施,过多依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显然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全面的优质服务标准。服务标准越高,其要求的管控能力也相应越高,只有二者相匹配了,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稳定的优质品质;没有相应的管控标准保驾,服务标准不仅无法落地,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也花人力、物力制订了不少服务标准,但现场服务品质并不能有效提升的原因。周洪斌所说的“可能无效”之因,企业的标准管控能力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位行业专家曾说:有标准没有检查等于零、有检查没有处理等于零、有处理没有改进等于零。一个健全的品质管控标准,包括有形的管控流程、组织构架,使标准处于检查、处理、改进的良性循环;还包括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考核、薪酬、绩效制度,使标准本身有持续提升的动力保障;甚至包括无形的领导观念、企业文化等。企业标准化建设,制订各项书面的服务标准只是一个起点,要形成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处处体现的企业品质管控体系,服务品质标准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并不断提升。对规模化拓展中物业服务企业,如果将管控层面的标准建设重要性提升到企业战略层次,并将其逐步渗透至企业文化、组织构架、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企业才能直面行业一线员工流动性高、专业管理人才稀释度强、管理地分散等特性,保持良好的服务品质,支持企业的经营拓展。这也是为什么标杆企业能迅速发展,而有些企业一发展,品质就下降,管理人员就焦头烂额的忙于救火式管理。瓶颈二:服务结果标准和服务过程标准未有效结合对物业各项服务,行业存在二种不同定标准的思路。一种是标准内容以结果表述为主。以这种方式为主定标准的管理者认为,客户想看到的是最终的结果,所以管理标准以结果表述为主,使项目负责人有目标管理的概念,有利于简化管理,减少管理服务中的借口和推脱。这种标准管理方式,优点是适合针对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后台管理方式简单、成本低。其存在的不足:一是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要求高。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即便目标明确,但由于其对实现目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措施不清晰,可能出现分工和安排不合理、目标无法达成、或者服务有明显的短板等多种情况。二是对过程的监管不足,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往往由于缺少过程的记录,难以分清责任;当然也不便分析事件出现的根源,从而举一反三的改进。三是现场品质对管理人员依赖性强。一旦出现管理人员变动,现场品质短期内会有明显波动。第二种是标准内容以过程表述为主。这种标准管理方式,有利于管理人员迅速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方便管理复制和管理管控,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对管理人员责任心要求高。在管理人员责任心欠缺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以已完成过程为由,而对结果不负责任。二、易形成各口块按标准“自扫门前雪”的状况。三、对标准制订的要求较高。两种标准各有优势和不足,对于已有一定的规模,且仍面临业务拓展的企业,由于有大量培养内部人员的发展需求,有实现各项目品质均好的品牌需求,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中,需将服务结果标准和服务过程标准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以保洁为例,要随时保持小区良好的卫生环境,不仅依靠保洁人员按过程标准,认真负责的做好每项标准工作,也依靠整个服务团队互相协作,推行“人过地净”,更依靠管理人员进行客户宣传、引导和沟通,营造广大客户爱护环境,共同维护美丽家园的小区氛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结果+过程的服务标准,有利于实现以下管理成效:在项目层面,不仅各工种职责和要求清晰,且服务目标明确,形成互相配合和支持的管理团队。在快速培养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方面,逐步引导管理人员强化责任心。同时,可以实现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批量培养,支持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根据自身员工整体素质、执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