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1万字
约19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docx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第一篇: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一个处处充满美感的国家。然而,在近代战争的枪炮声中,这个古老的国家犹如一座古屋,被暴徒残忍的炸毁,剩下了满堆的瓦砾;它犹如一头睡熟在笼子的雄狮,任人拿着鞭子抽打,滴着淋漓的鲜血。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写满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最没有骨气、最没有人格尊严和最不愿意提起的一段痛史。近代中国的遭遇是伴随着不断运动的而展开的,通商、鸦片、条约、利益均沾、侵略、推翻„„这样一种复杂前进的过程,伴随着深刻的自卑与自豪相纠缠的情结。就不得不说近代中国思想的变化和演变。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士大夫的眼中。中国是“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称西方为“夷”。是一种无知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有三种弊端:政治上的为我独尊,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圆其说。其突出表现为英国1793年派遣马嘎尔尼与1816年派遣的阿美士德来华时中国士大夫的表现。1793年,当时乾隆皇上还在位,英国马嘎尔尼率众多的科学家、医生、作家等90人组成的使团来大清拜会乾隆。9月,在热河行宫,马嘎尔尼使团两次谒见乾隆皇帝,带来了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送上了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毛瑟枪、榴弹炮、装备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钟表、洋布等,他们骄傲地展示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成果,满以为大清国会感到震惊,但乾隆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些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英国人的所有要求被乾隆皇帝一概驳回,并在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件中留下了那句传世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第二阶段是西力冲击下衍生之新观念(1860~1880),这期间,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有所觉醒。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后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刺激了中国士大夫,他们开始转变了对西方的态度。这时出现了三个比较重要的思想:用民制夷,用商制夷,以夷制夷。虽然这些思想与先前自我优越感比较起来,是有所进步的,但是,微小的进步在强大的敌人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其突出表现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大声呼吁:“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可见,在他们看来,“悉夷”、“师夷”是“剿夷”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悉夷”,才能知“夷”之长于我之处,才能“师夷”,用“夷”之长处补我之短处;只有“师夷”才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才能“剿夷”,取得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伟大胜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实践。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大规模引进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但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然而甲午战争打碎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梦想。并迫使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加剧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5年,中日甲午之役,洋务救国的美梦彻底破碎了。近代思想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其主要思想有: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号召,以“变法”、“改制”为旗帜,期望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改革封建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派单纯照搬某些外国的制造技艺是不够的。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道出了革命的残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并在1898发动了公车上书,进而引发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和没有实权的维新派在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的政变中,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第四阶段是以“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思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平等”、“自由共和”、“实业救国”、等主要思想。以辛亥革命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