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工程概论 第一篇:环境工程概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环境工程概论一、考试的总体要求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未来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污染物控制工程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工程概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招收环境工程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良好的环境工程基础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水环境控制工程,大气环境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水环境工程概论60-70%2、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10-20%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10%4、噪声控制工程5-10%三、试题类型及比例1、简答题:40-60%2、计算题:10-15%3、论述题:30-40%4、设计题:20-35%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五、主要参考教材1.水污染控制工程(下).高廷耀等,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2.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彭长琪,2007,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等,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4.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等,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篇:环境工程概论水污染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高度发达,水质污染也日益加剧。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清洁水,每年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水,全世界平均每天5000名儿童死于饮用不洁水,约1.7亿人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3亿城市居民面临水污染。关键词:水污染生态环境健康水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人类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率都与饮水水质不良有关,因水污染而患病的人约占世界医院住院病人的一半。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WHO的一份研究报告强调,在发展中国家中,80%的病例和1/3的死亡率是因为饮用不洁水造成的。国际自来水协会的调查指出,国内外研究表明:水质优劣与人类肝癌、食道襄、胃癌发病率成正相关。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肿瘤病例达160万人之多,每年死于肿瘤约120万人,每年出生婴儿中出现崎胎、崎形和各种先天性缺陷也有100万多人,均与水质污染有关。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所使用的三废处理系统的数量和效率。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直接受感染,带菌生物,如水中孳生的蚊子间接感染,而罹患与水和食品关联的疾病。这些疾病中最普遍且对人类健康状况造成影响最大的疾病是腹泻病、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肠内寄生虫感染。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非常严重,符合饮用水标准者约占30%,在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且严重超采现象十分普遍。比较突出的有太原、西安、北京、南京、石家庄、苏州、大同、唐山、保定、青岛、烟台等。而大连、青岛、烟台、北海等城市的海水入侵现象日益突出中国几个河流主要河流的水质情况:一.长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对沿岸饮用水源构成威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个别河段铜、砷化物超标。二.黄河干流水质尚好,但有些河段受到有机污染。支流汾河、渭河、湟水河、伊洛河的部分河段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1994年,黄河兰州段发生两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造成约500公里河长的水体污染。三.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994年发生了3起特大污染事故,其中以7月15日——20日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到蚌埠间段发生的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此次污染在一段时间内给淮南、蚌埠、淮阴、连云港市区、盐城等地数十万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四.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酮、氰化物。其中太子河的本溪段污染最重。五.海河流域的拒马河水质尚好,其余河段基本为污染河段。六.上海黄浦江水质状况分为三个断面,闵行以上江段原水水质为2-3类,临江、长桥江段为3-4类,而位于市区的南市、杨浦等江段为4-5类。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汞等。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2.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3.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曾琪****是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