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第一篇: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声学环境---噪声的污染与防治中文摘要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全球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已成当代社会一大公害,近年来,噪声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噪声大幅度增加,城市或者工业区的居民,都时刻在承受着噪声的危害。所以噪声污染的防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关键词:噪声污染危害防治1.噪声概论1.1噪声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如在听音乐时,悦耳的歌声不是噪声,而在老师讲课的课堂上,高音播放的音乐只能算是噪声。1.2噪声的主要特性①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还与个人所在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②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③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2.噪声来源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1]。2.1交通运输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源。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关系。在通路狭窄、两旁高层建筑物栉比的城市中,噪声来回反射,显得更加吵闹。同样的噪声源在街道上较空旷地上,听起来要大5-10分贝。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公共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分贝,而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声约有82-85分贝,以上声级均为距车7.5米处测量。汽车速度与噪声大小也有较大关系,车速越快,噪声越大,车速提高1倍,噪声增加6-10分贝。说明各类机动车噪声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汽车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排气噪声。若不加消声器,噪声可达100分贝以上。其次为引擎噪声和轮胎噪声,引擎噪声在汽车正常运转时,可达90分贝以上,而轮胎噪声在车速为90公里/时以上时,可达95分贝左右。这些都说明交通噪声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了。2.2工业生产噪声这也是室内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种动力机、工作机做功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可产生七八十分贝以上的声响。这些声响在纺织车间、锻压车间、粉碎车间和钢厂、水泥厂、气泵房、水泵房尤为严重,虽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降噪声处理,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器本体上所产生的噪声。2.3社会生活噪声比如公共场所的商业噪声、餐厅、公共汽车、旅客列车、人群集会、高音喇叭等。据统计,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噪声占城市噪声的14%。2.4建筑施工噪声在城市中,建设公用设施如地下铁道、高速公路、桥梁,敷设地下管道和电缆等,以及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现场,都大量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使原来比较安静的环境成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某些施工现场紧邻居住建筑群,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3.噪声的危害3.1环境噪声对听力系统的危害当人们进入强噪声环境是,就会感觉到噪声刺耳难受,离开噪声环境后,耳朵还会嗡嗡作响,甚至出现听觉的敏感性下降,听阀提高,听不清一般的说话声。如果这种境况持续时间不长,脱离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不久就会恢复,这是生理上的适应。在强烈的噪声持续作用下,听力减弱较大,听觉敏感性的恢复所需时间亦长,从数分钟至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这种现象叫作听觉疲劳。这是听觉2器官功能性变化,并未招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但是,长时间受到过长的噪声刺激,引起内耳感音性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就会由功能性影响变为器质性损伤,听力下降,称为噪声性耳聋。[2]一般情况下,环境噪声很少能达到听力下降的程度。但不能低估暂时性听觉疲劳或长年累月因噪声刺激引起全身性反应的危害。3.2环境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的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根据噪声强度、性质的不同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不同程度变化。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后,可能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有人调查接触高频噪声后,表现出疲倦、易激怒(燥性神经衰弱症)。检查时,发现大脑皮层功能表现为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脑电图a节律消失,视觉运动反应潜伏期延长,视觉分析功能下降,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

飞舟****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