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规划与管理整理(五篇材料) 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整理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的作用: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各级环保部门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城市环境规划: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实现环境目标为宗旨,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包括城市生态规划和污染控制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是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空间分异规律、明确各生态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特征基础上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环境规划文本:技术档案文本,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报审文本。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2,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4,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紧密结合,实行环境综合治理原则。5,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原则。6,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7,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则:1、系统的整分合原则2、系统的相对封闭和相对独立原则3、管理的弹性原则4、管理的反馈原则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及原则原则:1、因地制宜,紧扣目标2、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3、遵守国家地区有关法规过程: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4、制定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a可持续发展的战略b环境管理理论c环境管理方法研究d环境管理体制研究e环境保护政策与对策研究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一共是八项制度。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的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两者的共同核心3)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4)环境规划被看作探索未来的科学方法,环境管理更看重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对象和手段目的: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对象:“五要素论”指人、物、资金、信息、时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指个人、企业、政府。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污染者负担3)强化环境管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有: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标准。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它就是环境承载量的极限值。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生态监测: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稳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极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定的过程。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因子贡献率法、灰色系统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水环境整治规划的步骤:1明确问题2确定规划目标3选定规划方法4拟定规划措施5提出供选方案6规划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1、集中式饮用源地优先保护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优质水优用劣质水劣用4、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5、上下游、区域间相互兼顾6、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7、与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浓度控制缺点:1、当排放源采用稀释排放法时,可以在浓度不超标条件下无限制地排放任何污染物。2、浓度控制未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负荷。

Ch****91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