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案 第一篇: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案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案第一次培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1)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陶行知原名文浚,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09年18岁时考入南京汇文书院,1911年汇文书院与其他教会学校合并为金陵大学,陶行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之后筹款赴美留学,1915年获得伊利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受业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著名心理学家孟禄门下,深受二者,尤其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917年陶行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务总监”的资格文凭。同年秋,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伟愿望回国,踏上了一条曲折而艰难的改造中国旧教育的漫漫征程。陶行知回国之后,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等职,1922年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至1926年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6月,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在南京组织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他在《平民教育概论》中说:“平民教育运动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平民教育运动是陶行知为人民大众的教育而上下求索的起点。他怀着满腔的热情为平民教育而奔走呼号。为成功地实施平民教育,他与朱经农合编了《平民识字课本》,力图使不识字的人在四个月内读完这套课本。自1923到1926年的几年里,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到处发表演讲,广泛地接触贫苦大众,在家庭、街道、商店、工厂、机关、军营、监狱、寺院、蒙古包,到处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实践平民教育的理想,他甚至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了“笑山平民读书处”的牌子,给人们识字读书提供方便。为了接触平民,教他们识字读书,陶行知放下大学教授的架子,脱去西装,换上中式棉裤棉袄;脱去礼帽,换上中国传统的西瓜小帽;脱去皮鞋,换上布鞋、草鞋。亲自与老妈子、洋车夫、小摊贩等贫苦民众倾心交谈、通信,指导他们学习。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迫切希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自20年代起,他就抱定拳拳教育救国之心,竭尽全力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晓庄学校时提出来的。1930年,晓庄学校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和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下令封锁晓庄学校,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他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无情地揭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积极主张抗日救亡。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正式更名为“行知”。表明坚信辩证唯物主义。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呼声十分高涨。陶行知撰文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并于12月12日与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知名人士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发起成立“国难教育社”,倡导国难教育。1937年,陶行知应邀赴伦敦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并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主张,并向海外华侨和欧、美、亚、非人民募捐,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陶行知在伦敦期间,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写下了“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的著名诗句。1938年陶行知回国,参加了国民参政会议。会后与晓庄校友共同在桂林成立了“生活教育社”,陶行知被选为理事长。1939年在重庆附近的合江县创立了育才学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人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撰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法西斯教育,主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教育,并提出“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四大方针。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陶行知作为人民团体的代表,受到毛泽东的多次接见。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去。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陶行知也被列入黑名单,但他临危不惧,曾对郭沫若、翦伯赞说:“我等着第三枪”!7月16日,他在给育才学校师生的信中说“我很快地结束我的生命,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之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平时要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陶行知先生为育才师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言。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先生

灵慧****8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