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班级管理目标工作计划 正文:班级管理目标工作计划班级管理目标工作计划班级管理目标工作计划1高考将至,为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决战高考,不留遗憾,特制订冲刺高考工作计划。一、常规1、抓紧学习时间,及时到教室学习。上正课时认真听课,不做小动作;上自习课时做到无抬头、无声音,严查无事说笑。上课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得出教室。2、就餐、聚会时及时离开教室,排队整齐迅速无声音,行进时不说话不打闹。3、午休和晚寝,一定及时迅速,不说话,不做影响别人休息的事情。晚上加班不得超过11:00点。5、下课时不在教室及室外打闹,保持学习环境的安静!4、值日同学应及时值日,保持教室、寝室的卫生整洁,营造一个舒适的备考环境。6、谨慎请假,无重大事情(除非生病),一律不得请假,做到心无旁骛地复习备考。7、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发生,不随意吃东西,不做剧烈的运动,运动中要注意保护自己。二、措施1、要求早上6:10前必须进教室,入班即进入学习状态,千方百计提高早读效率。2、晚上18:00前进入教室学习,安排晚读。重点放在语、英、政、史、地的记忆背诵上,专科生读语、英。3、结合学生考情,多与学生交流,尤其注意临界生与落后生,给这部分学生加油、鼓劲。4、利用班会或做人教育课,进行心理辅导与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做好复习计划,同时做好应试教育指南。5、结合学生考情,召开本班教师协商会,协调师生关系。完善针对辅导制度。统一思想,突出工作重点,做到实效性。班级管理目标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本学年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初三年级的特殊性,在初三的第一学期,班级将继续强化“时时要管理、处处有管理”的职责意识,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方面。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团体意识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为班级工作的重点,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一点小事抓起,以保证本年度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班主任,自我更要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改精神,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在学校政教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实施爱的教育。在班级中充分依靠学生,组织学生,调动他们的进取性、创造性,创立一个和谐班团体,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特长,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二、工作目标1.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2.全面了解学生,努力帮忙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进取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努力构成扎实,竞争,拼搏,进取的学习风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4.协调各科学习安排,平衡各科的发展,帮忙学生全面提高成绩。5.使得每位学生的心理都能健康发展,以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三、工作要点(一)加强班风建设1.重申校规和班规,强化学生的守时、守纪和职责意识,重点在无声走廊和肃静教室方面严抓严管,为创立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初三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梦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经过学习我校往届高三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进取性)。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习,向第一看齐信心教育-----相信自我必须能行,为自我的人生作最终的拼搏。2.加强规范训练,即让学生养成:(1)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题要认认真真地改。(2)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当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当对,凡是要求记住的都应当牢记在心。努力做到五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切实打好基础。(3)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严格的学风,不仅仅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以至一向坚持下去,治学严谨的学风应始终如一。3.安排班级活动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一齐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团活动、学校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4.营造向上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我班级、小组取个新名字,创作班歌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那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本事和职责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供给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构成自理自治本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5.指导培养干部(1)定

康平****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