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学会“藻、蝗、羚、哺、狸、础、姆、垦、顷、惩”10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方法。教学难点: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鄂教版教学过程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这是有趣的生态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同来学习《生态金字塔》这篇课文。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的情况。(1)听写字词。绿藻、蝗虫、羚羊、哺乳、狐狸、基础、奥德姆、开垦、公顷、惩罚(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①“哺”读bǔ,不读pǔ;“顷”读第三声qǐng,不读第一声;“惩”读第二声chéng。②“哺乳”的“哺”与“捕鱼”的“捕”区分开、“开垦”的“垦”与“恳”的“恳”区分开。③“藻”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顷”字的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竖提。(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藻”“垦”。(4)齐读词语。2.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3.学生交流。4.师概括总结。CAI:课文先介绍了()接着介绍了()再介绍了(),最后总结说明了()。顺学指导直奔重点1.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点明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的语句。CAI: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师相机强调:“这”指什么?(食物链)3.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向我们介绍食物链方面的知识呢?4.大声朗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什么是食物链?请举例说说。5.出示学习指导:A.第1、2自然段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现象和相关知识?B.找出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想它们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预设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食物链;理解有趣的现象。)(有趣是食物链的特征,抽象化些)a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文段中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食物链的?生答,师评价:一顺吃下来,它们相互依存(板书)这个食物链有意思,有趣。相机过渡:这个自然段中还有有趣的现象吗?谁来说说?b感知有趣现象,齐读有关语句。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几种生物数量关系、活动范围大小及顺学指导直奔重点文章说明方法。师过渡: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很多,你还了解到哪些与食物链相关的知识呢?通过研读重点句段,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研读方法:找出重点句——理解重点句——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句段重点句1:“杂草师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蠖、菜蚜„„”重点句2:“一只甲虫,地下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重点句3:“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举例说明生物链)重点句4:“这些生物数量上,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举例说明生物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课堂小结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后习题1、看拼音写词语。2、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画出一个生态金字塔,写上每一级的内容。3、分别从文中找出“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每种说明方法各仿写一句。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板书第二篇:《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0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份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质疑自学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4、学生说分段情况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

淑然****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