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一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授课人:刘佩红课题: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课时:1课时时间(9月8日至9月9日)教学目的:(知识)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增强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1增强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系统。教学方法:“自学引导”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提问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那些?三讲授新课1创设情景,质疑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些什么?(展示课件:1森林2树3花草4动物5生物与环境)学生据图片回答并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出课题。2教师口述本课目标13让学生找出生态系统概念并能背诵4(展示课件)让学生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5(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类型6教师口述目标2教师: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展示课件并讨论书中23页1、2、3题学生:讨论并交流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关系。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3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教师;点拨并展示课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那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学生: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教师:让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组成,并完成书中练习题1,教师给于表扬展示课件让学生归纳食物链的概念并讨论书中1、2题学生:讨论交流1食物链有9条,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鹰、鼠、青蛙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点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的。7教师口述目标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师:(展示课件)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自学教材26页回答学生:不会,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时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教师:(展示课件)环境受到污染水中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讨论书中27页1、2题学生:讨论并交流1会中毒2因为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教师:(展示课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子如:日本的‘水俣病让学生举例,并完成书中练习题2、3学生:举例并交流(略)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内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为了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五:课堂练习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关系3下列表示正确的捕食食物链的是()A昆虫→蛙→蛇B青草→昆虫→蛙→真菌C青草→昆虫→蛙→蛇D太阳→草→昆虫→蛙六:布置作业:练习册1、2题板书设计:第四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植物————-生产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三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后反思:这节课内容多,但利用多媒体课件,既节省时间又降低了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1第二篇:《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1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考虑到学

又珊****c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