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业局安全工作调研 第一篇:电业局安全工作调研“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提高电网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单位约谈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夯实安全基础,切实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杜绝外包工程安全的发生。根据公司《关于XX通知》通知精神要求,我局立即响应,编制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小组人员职责,对辖区范围内外包施工单位进行约谈,专题讨论如何提高各级人员电网建设安全管理水平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实际运作流程、安全管理模式、技术人员真实水平、辅助工作人员的管理、安全投入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我对XX县、XX县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调研如下:一、基本情况(一)项目基本情况XX县本年电网建设投资XXX万元,在建项目XX个,共XX家施工承建单位,其中220kV项目1个,施工承建单位2家;110kV项目1个,施工承建单位1家;35kV项目1个,施工承建单位1家;10kV及以下项目40个,施工承建单位7家。XX县本年电网建设投资XX万元,在建项目XX个,共XX家施工承建单位,其中220kV项目1个,施工承建单位1家;110kV项目2个,施工承建单位3家;35kV项目6个,施工承建单位6家;10kV及以下项目67个,施工承建单位11家。(二)施工承建单位安全管理基本情况1、各项目部均按照要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并设置专兼职安全员,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上级部门在施工期间发出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和学习资料、规程、规定。2、虽针对项目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序安全措施及交底记录,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班前学习,特殊作业施工措施及作业前有交底记录,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3、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作业人员部分持证上岗,临时用工均签订用工协议,专职安全员有工作日志,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职工安全考试试卷及成绩登记表,进行安全检查,发出问题整改及回收反馈单。每日发出安全施工作业票。有脚手架、跨越架验收表。危险品管理有监督管理台帐。工器具、安全用品用具未定期检查、试验证明。违章及罚款登记。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不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和安全规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单位不是主动的去做好安全工作,而是被动的等待相关部门检查后,才去落实整改措施。2、施工单位安全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将安全规程和事故通报认真落实到施工班组成员。班组的安全工作普遍存在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的情况,有的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从内容到签名均出自同一人之手,安全工作没能真正起到实际效果。施工安全管理不严,对施工现场的监管不力施工人员特别是临时用工野蛮施工现场仍然存在。3、施工单位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严重滞后,安全素质与技能不能满足施工实际需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临时用农民工根本未接受过任何培训教育,单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4、施工单位安全目标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电网建设的一些施工企业安全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目标管理不到位,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安全技术交底。5、施工单位管理手段落后,先进技术应用的投入不够,部分施工环节基本还是单靠人力完成,不但施工进度缓慢,而且容易造成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6、施工单位安全投入资金不够,部分已经过期及未效验的设备、工器具仍在现场使用,安全隐患极大。7、监理单位认识模糊,履职不认真,部分监理人员没有真正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自认为工作安全风险小,安全事故主体责任是施工单位,管理仍停留在过去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也不加强培训,不能有效的开展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简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另外针对现阶段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投资任务,监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特别是低压项目的监理人员配备。四、对策和措施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直接反映在安全施工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中。参建各方人员的责任心,对危险源的判别能力、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又体现了其安全意识程度。因此要提高参建各方安全意识就得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并且要切实加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意识,切实保障施工安全。一是制定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帮助并指导施工单位结合具体项目施工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安全知识培训、上岗业务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采取现场危险源识别、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预案、自救互救的培训,逐步形成灵活的教育培

是你****芹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