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工实训报告 第一篇:电工实训报告电工实训报告姓名:王小东学号:20110270同组人:宋韦余霞李颖贾妍妍指导教师:许建平实训日期:2011.10.24~2011.10.27实训地点:工程中心307、三栋教学楼102(自动化实训中心)实训目的:掌握电工安全基本常识以及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并掌握基本线路的安装方法。实训内容:1.安全用电常识2.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3.电工基本操作4.照明线路的安装5.动力线路的安装6.线路的检查与调试实训器材:单相、三相电表各一块单相、三相闸刀开关各一块互感器三块单刀双掷开关一个电灯泡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绘制原理图及线路安装图2.按照图纸连接线路,符合线路安装要求(既能安装正确使设备正常运转,又能保持线路安装美观)3.检查线路安装是否正确,并通电进行调试,实训总结:1.掌握了用电的安全知识2.了解了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测量3.初步掌握了线路的基本安装方法,以及单、三相电表的接线方法4.对互感器的使用也有的一定了解,5.检查线路是否安装正确十分重要,在进行通电调试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线路的安全性。第二篇:电工实训报告模版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皖西学院电院班姓学时工实训报系:皖西学院机电学院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0904班名:程书明号:2009011774:2012年5月7日~2012年5月20日-告间一、实训目的电工实训是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对达到职业化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对于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实训的意义更加重大。它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我们由学生角色向工人角色转换的训练和检验。在将来的就业中,动手能力,实践经验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使学生对电气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训得实际生产知识和安装技能,掌握继电器控制线路及其元件的工作原理,电工技术知识及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通过电路图安装与调试技术。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初步掌握简单电路元件装配、初步的焊接技术及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二、实训内容1、电工工具的认识和使用;2、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继电器控制线路的连接及元器件的安装和调试。4、由行程开关控制的自动往返小车控制线路要求:启动后小车在AB两位置往返运动,当到达B位置是停车5s,在任何位置均能起停。三相异步电机,功率180w具体:(1)目的要求a.了解继电器的正反转控制控制原理,掌握其接线方法;b.通过操作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c.能够组织复杂的接线。(2)接线图:自行绘制电机正反转的电气原理图和电气接线图及电气安装图;原理:需要KM1带电时,按下绿色按钮,KM1通电并自锁,KM1线圈带电,串联在KM2线圈回路的KM1常闭触点断开,保证KM1与KM2线圈不同时带电。需要KM2线圈带电时,先按红色按钮停止,KM1断开,按下黑色按钮,KM2通电延时后并自锁,KM2线圈带电,串联在KM1回路的KM2常闭触点断开,保证KM2与KM1也不同时带电。(3)步骤:a.按图连接好导线;b.检查线路,确认无误后通电;c.按顺序,先按绿色按钮,再按下黑色按钮,观察现象;然后按红色按钮,反过来,先按黑色按钮,再按绿色按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归还实验仪器。三、实习要求:1、纪律要求注意安全、遵守实习纪律,做到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或随意离开;实习过程中要爱护实习器材,节约用料。2、实施过程根据实训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图纸绘制格式与电气符号必须符合规范,原理图中要标注导线线径与线号。图纸设计完成后由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方可领取元器件。元器件领取后按照图纸与工艺要求安装控制柜。周五由指导老师对控制线路进行验收,验收时须带齐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验收合格后将控制线路拆解,元器件包装好交回院实验室,如有损坏照价赔偿。之后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实训报告内容包括控制线路设计过程,元器件选择与安装位置确定等内容。3、工艺要求检验器材质量。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或肉眼检查各元器件各触点的分合情况是否良好;用手感觉熔断器在插拔时的松紧度,及时调整瓷盖夹片的夹紧度;检查按钮中的螺丝是否完好,是否滑丝;检查接触器的线圈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相符。安装电器元件。①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控制板的外侧;②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合理整齐、间距匀称,便于更换;③紧固各元器件时应用力均匀,紧固程度适当

是来****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