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问卷调查.docx / 文档详情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问卷调查.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27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问卷调查.docx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问卷调查.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问卷调查

第一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你好,我们是的学生,耽误你几分钟,做一份关于我们专业的调查报告,在此承诺对于你的答案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谢谢你的配合。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现在是?()A.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B.正在工作的大学生C.高中毕业或仍在高中学习的准大学生3.您学的(想学的)专业是?()A.理工科方面的B.商业方面的C.传媒新闻方面的D.医学方面的E.创意方面的F.其它方面4.您对您所学(将学)的专业的未来信心如何?()A.很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在该专业领域取得成就B.不看好,可以以后会从事其它工作。C.顺其自然,毕业后能找到专业工作就找专业工作,找不到不在乎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5.你对电子科学技术有一定了解么?()A.不是很了解B.有一定的了解C.很是了解6.你身边是否有人从事通信或者电子产业的工作?()A有B没有7.他们反响如何?(接上题,如果上题选B此题可以不解答)()A就业情况良好,薪水也较可观B就业前景一般,薪水方面也一般。C就业前景堪忧,推荐换份新专业或工作。8.你认为如今的电子产品吸引顾客的方面是?(多选)()A外观B功能C品牌D价格E售后服务F辅助功能G其他9.电子科学领域毕业,你认为在当下从事哪项工作会更有希望成功?()A电子工程师B软件工程师C项目主管D质量管理E销售10.你认为发展该专业需要哪些必备的能力?()A表达沟通技巧B英语水平C物理数学能力D动手能力E创新能力F逻辑能力G其它能力谢谢你的配合,祝你生活愉快!第二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微电子学等。专业实验: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主要到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就业形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重点名牌高校就业率在90%左右.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面临“再学习”过程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微电子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工科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工业界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至少是没有解决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就是工科领域的创新。因此,大学中工科学科的研究水平一定与所在国家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相关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相关工程学科的研究水平整体上不可能领先世界,即便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与此相关的是,高水平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受教育者在大学中研究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在工业落后的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可能领先世界。我国微电子产业与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恰好印证了王教授的这个观点。在看清楚差距之后,加大对高校微电子专业科研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这必须是国家行为。”王志华教授强调说,“高校的科研不应该是与企业竞争,大学从事的创新性研究可能会面对失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常常要面临各种形式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在企业中失败要小得多,这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当然,高等院校在国家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由全社会分享。”在王志华教授看来,高等院校在工科技术人才
查看更多
俊英****2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问卷调查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