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3万字
约37页
0
3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docx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第一篇: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已演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一、负担现状:“六多六少”,危害至深至广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全国普遍存在,在某些地方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六多六少”,即书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睡眠时间少、文体活动少、德育活动少、与生活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少、自主性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第一本中国少年儿童蓝皮书揭示,有47%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是什么挤占了孩子的睡眠时间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家庭作业过多。在小学1—3年级中,67%的城市儿童、46%的农村儿童每天写作业超过半小时;在小学4—6年级中,37%的城市儿童、26%的农村儿童作业超过1小时;21%的城市初中生、20%的农村初中生作业超过2小时。不仅老师留作业,家长也要布置作业。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晚上10点以后睡觉很普遍。其次是学校要求到校时间太早,孩子们天刚蒙蒙亮就得起床上学。在学校,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用的主要甚至惟一的指标就是升学率。这种片面的升学导向使学校教育陷入了误区,学校用分数压教师,教师用分数压学生。更可怕的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成绩好即一切好,成绩差就被冷落、歧视、孤立,甚至被排除在集体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也很大。“六多六少”现象剥夺了少年儿童的童心和乐趣,严重阻碍着少年儿童的发展,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重压之下,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的中小学生不断增加。调查表明,学生近视发病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5%,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80%;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2位,青少年的身高已落后于日本。同时,重压之下,不少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有报道说,在对东北76所学校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检测中发现,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近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优秀或良好者仅占8.2%。在全国作的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证实,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有些学生处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学习、学校、教师、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较大,许多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只注意孩子的学习及学业成绩,忽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另外一些青少年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生活的圈子小,自理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善于处理矛盾,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脆弱。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负担过重导致出走、轻生,教师体罚和殴打学生致残、致死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浙扛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家长的压力,竟然打死其母。这个事件的发生令人震惊、令人痛心、令人深思。应试教育不仅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阻碍了学生的成长,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将危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二、现实根源:根深蒂固,多因综合症应试教育盛行,学生负担过重根深蒂固,科举制度曾在我国推行了1300多年,“学而优则仕”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从根本上讲,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结构、规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的结果。从现实根源来看,它是一种多因综合症。(一)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几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教育仍然是“卖方市场”,高等教育仍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物以稀为贵,更何况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具有福利或半福利性质,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前途和命运。正因如此,绝大多数人都把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期望和追求。因此,应试教育的实质是人们通过教育对预期收益或诱人前景的狂热追求。(二)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仍未摆脱惟考分和升学率的桎梏。以考分定学生优劣,以升学率定学校或地区教育的好坏。这种评价体系只重手段、不重目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表现、不重潜能,只重一点、不及其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一旦学生获得高分或学校取得高升学率,就成为“优质”稀缺资源而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大力吹捧,其声誉、地位都可以由此得到提高。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颇具魔力的指挥棒,在它的指挥调度下,许多地区、学校、家长对应试教育乐此不疲。(三)用人制度和就业制度使然。教育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为,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和延伸。是什么社会现象造成并影响应试教育模式呢?首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文档大小:3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