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着力现代农业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第一篇:着力现代农业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着力现代农业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平江是全省首批重点林业县,总面积61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28万亩;总人口104万人,辖27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一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要求,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11674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完成了49户退耕户的生态移民建设,进行了8598亩林业后续产业建设和4234亩林业补植补造建设四大块工作,目前各项工程按照省发改委有关精神完成了施工、验收、资金拨付等相关程序。具体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管理规范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实施年度长,因此能否实施好并取得预期效果,规范管理是关键。工作中,我们一是统一认识,组建专门班子抓。县委、县政府把项目实施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战略机遇,作为近年三农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班子,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10万余元的专门经费,确保巩固成果工作正常开展。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发改等8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发改局主管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建立县、项目乡、项目村三级网络,各项目乡镇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主管乡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逐乡、逐村、逐退耕户狠抓责任落实。二是落实责任,部门联动合力抓。由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涉及面广、建设期长、内容复杂,特别是项目及资金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我县由发改局负责组织牵头和综合协调;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及时调拨资金;职能单位按照各自分工,做好技术指导和工程管理等工作。同时,县里对项目实施实行一月一汇总、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讲评,督促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单位各负其责,从而助推项目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建章建制,规范管理长效抓。我们以项目业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跟踪审计制为抓手,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巩固成果各单位还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了管理措施。农办印发《平江县农民创业指南》,鼓励例似伍市镇石桥村潘章喜等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建设;审计局对项目规划、启动、招投标、施工、资金拨付、检查验收实行全程跟踪审计;财政局对项目资金实行一个龙头放水,一个池子养鱼的资金发放模式,建立了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资金拨付三专制度。在工程建设中,我们还注重项目主导作用,建立了项目带动,领导示范的两次促动机制。全县先后建立了县级示范基地10处,乡镇示范基地30处,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办示范基地,实行技术服务上门、协调服务上门、政策宣传上门的“三上门”服务,在全县形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生动局面。二、突出工作重点,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根据今年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精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既要保证退耕还林成林成材,又要突出产业建设和解决退耕户生计。我县结合退耕还林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产业驱动,确保年内实施的四大项目效益明显。一是注重科学布局,扩大口粮田建设。在组织基本口粮田建设时,我们做好了现代农业建设与覆盖退耕农户相结合;集中连片建设与集中前五年建设相配套的结合文章。同时在本着《年度实施方案》的前提下,渠系配套灵活应用地形、地势、水源和排灌情况,本着控制面积大、工程量小、占地少、投资省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有渠道截弯改直、挖高填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发展“两茶一竹”,发展后续产业。按照县委、政府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思路,2008年度后续产业建设主要实施为新造油茶1200亩,新造楠竹和低改楠竹近3683亩,新造茶叶494亩。通过项目带动和整合扶持,我们可以确保在项目期满之后,全县新造油茶和楠竹均达到100万亩左右,达到人均一亩竹、一亩油、半亩茶的小农庄模式。三是做好补植补造,确保成材成林。由于我县去年遭遇百年难遇冰雪灾害,近三分之一退耕还林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我县自筹资金30余万元,聘请平江县林业规划设计院近60名工程师在结合冰灾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县退耕还林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年内对受灾特别严重的4234亩退耕地还林进行了全面补植补造。四是结合扶贫开发,实施生态移民。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我县依托饮水工程项目,将三市尧塘49户退耕户215人顺利搬迁,同时依托三市集镇建设,建立了商居一体的移民小区,并配套了农田、林地等生产资料,确保移民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三、做好结合文章,推进项目实施标准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恰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和现代农业建设契机,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拓宽融投资渠道,创新经营模式,注入科技因素,做好结合文章,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一是结合支农项目,有

是你****松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