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石阡县观光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石阡县观光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石阡县观光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0秋观光农业吴胜学号:1052004454104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省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大好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按照“一区(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会议中心和休闲中心),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新型创意农业,强力推进生态经济强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市)等殊荣。针对我县这几年来的成绩,本人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分析了历年的统计数据,实地考察了我县万亩茶园、经果林等采摘园,本报告仅就石阡县观光农业的现状、特点、优势、潜力、模式进行以下分析: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做法(一)搞好发展规划,挖掘休闲观光农业潜力一是以整体规划为主导,聘请华南理工大学专家编制我县北部组团概念性整体规划;以专项规划为指导,聘请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河南省规划设计院等知名专家编制经济发展、城市建管、园林绿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发展规划,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按照郑州市“一带三区”(沿黄观光农业示范带,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果乡体验风情游示范区、东南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依托黄河滩区生态资源优势,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转型,提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建沿黄生态旅游示范带的发展思路。三是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古汉文化和民间特色文化,整合辖区内金沙泥雕、砖雕、烙画、蛋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四是高水平编制《惠济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一城(古荥阳城)、一带(郑北环城生态景观文化产业带)、一集群(艺术文化村落集群)”。(二)广泛宣传推介,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影响力扩大宣传渠道,丰富宣传载体,通过举办丰乐农庄风筝节、富景生态游乐世界葡萄采摘节、民间文艺大赛、正月十五舞龙舞狮大会、炎黄二帝祭祖等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惠济赶超发展成果,亲身体会城市近郊游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愉悦。深入开展以“畅游绿色惠济,感受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惠济游”活动,向市民及游客发放“生态惠济游”优惠券,总价值2000万元。从今年开始,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惠济旅游日。积极展示和组织申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宣传推介地方特色农产品,拓宽旅游市场内涵和外延,通过农业观光、农业体验、果实采摘、土地认领、旅游超市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认识农业、感知农业、享受农业的理想去处,“休闲度假哪里去,城市近郊游惠济”在省会郑州全面叫响。(三)创建文明城区,提升休闲观光农业魅力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区。投入3亿多元,建设了16平方公里的邙岭生态园、10万亩的黄河生态园、7500亩的黄河大观生态园三大生态精品工程和黄河防护防浪林、索须河、贾鲁河三大林带,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3个,市级生态镇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3个,初步实现了“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全区林木保有量6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生态价值估算40多亿元;投资4.1亿元,全面实施了以防洪除涝、美化环境为目标的“三河一渠”(贾鲁河、索须河、枯河,东风渠)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效果,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区和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同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全区绿地面积达23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11.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0%以上。2010年3月,我区被省文明委命名为首届“河南省文明城区”。(四)强化扶持力度,增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动力一是出台政策扶持。制定《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积极鼓励海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二是抓好土地规模经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区、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农业大户采取转让、租赁、招标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将人才培养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建立了农民培训中心,每年设立300万元“全民创业扶持基金”扶持农民创业;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家门口就业计划、“就业直通车”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休闲观光农

是翠****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