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8千字
约17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docx

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

第一篇: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没有《老子》的惜墨如金而字字经典,不如《论语》的语言浅显又万世流传,《庄子》,作为百家争鸣末期的作品,书本中的墨香中掺杂了太多诸侯之间南征北讨的硝烟味道。诞生于乱世的庄子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有着太多的无奈,然而他却无法向他人申诉。于是,他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人生观,世界观全都化为文字现于那斑驳的竹简之上,便有了这样一本经典——《庄子》。坦白说,当我第一次捧起《庄子》,首先感受到便的是其消极思想大于积极思想,悲观大于乐观。庄子出身贵族之后,文化程度很高,但却因世道污浊而辞官不仕。他也曾想就人民于水火,但在那样一群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诸侯们面前,他空有大鹏之巨翅,却未得奋飞之九天。这样的世道怎不会让人悲观。但庄子悲观却不消沉,他勇于从失望中寻找希望,从黑暗中寻找阳光。“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也是有用,而且是大用,你听到过比这更积极的宣言吗?当然,这种“积极的悲观”并不是庄子思想的全部。此外,他强调要顺其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是老子“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另一种表述。其“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表述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而诸如“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之类的生活哲理更是数不胜数。除了思想价值极高外,《庄子》在语言叙述方面上也是别具一格。庄子擅讲寓言,在议论中也多处应用了比喻。这样就让《庄子》中语言更富有趣味,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朝三暮四、呆若木鸡、邯郸学步、井底之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这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均是出自这样一本将哲理寓于故事中的经典。而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生于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比喻跟时光为后世所引用。庄子是老子的传人,也是道家的继承和发扬者。他的在清静无为的坚决上不如老子,但他对于在嘈杂的城市中迷茫的现代人的指导意义却远大于老子。比起寥寥几言便反射出人间百态的《道德经》,人们可能更愿意去拿起那充满着趣味故事的《庄子》。在都市的快节奏下,迷失方向的人们能因它而重新寻觅到希望,这便是《庄子》最大的意义第二篇:读《庄子》有感读《庄子》有感高中的时候学过庄子的一篇文章《逍遥游》,至今仍能诵出其中的一两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说,若能顺乎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应乎阴阳、风雨、晦明的自然变化,而逍遥于广袤之间,那还有什么依待的呢!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直都很喜欢庄子所推崇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思想,在空中自由遨游,在风中翱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谓逍遥,不是四处乱潇洒,而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和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那些难以忘记的烦恼。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时时觉得自己始终是轻松和坦然的。所谓自由,就是与“道”合一,“与宇宙精神往来”。这种自由的获得,靠生命体验而不是客观认识,从心灵的角度而言,是情感论,不是知识学或知性论的。所谓“天在内,人在外”这种看似反主体论的语言,其实正是提倡生命的情感主体、德性主体,而反对知性主体,表明庄子哲学以“无我”、“忘我”的心灵境界为人生的真正自由。自由境界是庄子哲学的最高的价值追求,这种自由是超越的“真情自由”,不是今人所说的社会自由,选择自由。情感生命是庄子哲学的内在核心。既不是知识论,也不是意志论,而是情感论,才是庄子哲学的真正特色。庄子最赞赏的是自然之乐,甚至主张与自然界的动物共处而同游,这其中有深刻寓义。一方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另一方面隐涵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在这里,自由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自由即是自然。自然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生存的环境;不是决定论的因果必然性,而是一切生命的自由敞开。“鸢戾于天,鱼跃于渊”,这是儒家的自由观,海阔天空任鸟飞,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庄子的感受和体验则更加深沉,乐观与悲情是同时存在的。当江湖干涸之时,鱼“相吹以湿,相濡以沫”,这才是生命的真情,毫无计较之心。人难道不应该如此吗?因此,真正的自由应当是,“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鱼依靠江湖河海自得,人则必须凭借“道术”才能够“逍遥”“无为”。在《逍遥游》中,庄子并没有详细传授这一高妙的“道术”,只给出了一个高度概括的要领,叫做“至人无己”。“己”是私我,“无己”就是去除私我。庄子哲学对于提高人的心灵境界,培养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乐趣,实现人的心灵自由,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人如何生活?”“人如何生活得更好”?庄子哲学从情感心灵的角度为我们做出了极有意义的回答。第三篇:读庄子有感庄子——逍遥的探求者(读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积极的悲观——读《庄子》有感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