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凤冈县第三小学工作纪实凤冈县第三小学位于凤冈县城南,于2009年改扩建搬迁至现校址,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50平方米,是一所六年非寄宿制县直公办小学。学校服务于凤冈县龙泉镇龙潭湖社区、三坝村的10194人。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2611名学生,教职工122人。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树立自身的特色,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近年来,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始终坚持以“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工作创特色”为工作方针,坚持以“抓管理、促规范;抓课堂、促质量;抓特色、促发展”的“三抓三促”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铸就教育品牌,努力实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奋斗目标。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以‘播种希望收获幸福’为校训,以‘文明健康和谐幸福’为校风,以‘善教乐导幸福育人’为教风,以‘自主乐学幸福成长’为学风,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并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二、让“精细管理”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1.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师生的文明礼仪、道德修养、从业态度、人性好恶、交往倾向等,更是一所学校“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改革粗放式管理的模式,着重在“精”字上动脑筋、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精细化目标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校通过召开校委会、教代会以及全体教师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完善的《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评优评先方案》以及各部门职责等制度。工作中,学校下放管理权,实施各部门主任负责制,各部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地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各处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领导干部坚持用“服务的态度、商量的口气、文明的语言、较高的效率”20字方针规范全校教职工,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学校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学期开学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一教师例会时间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贵州省党员干部“八个决不允许”》、《贵州省教育精神》等,确保全校教职工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行为规范。2.坚持“依法治校”,规范教学管理。由教学副校长朱磊直接负责,形成校行政、教导处、年段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通过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学校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3.扎实开展安全工作,办好让家长放心的教育。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宜桃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并由副校长向华具体分管安全工作,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

努力****南绿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