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实际把握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立足实际把握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立足实际把握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李新水2006年第7期——新农村建设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全省上上下下的共同认识、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从长远看,新农村建设伴随整个现代化的全过程,是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不是权宜之计,不能一阵子热,要抓住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放松;从当前看,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不要好高骛远,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急躁冒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坚持以“农”为本,就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其中,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生产发展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不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提高,农村经济繁荣不了。农业不受重视,农田产出率低,有的甚至荒芜,楼房盖得再漂亮,算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因为有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如果农业不发展,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不能保证有效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上到下主要精力要去抓吃饭、保供给,哪有精力抓新农村建设,哪有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农”为本,就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多方面去努力,但必须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落后的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建设为前提。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没有现代农业建设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农”为本,就要稳住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活宽裕必须建立在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上。农民持续增收,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比重,这一增长点必须紧紧抓住。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逐渐转向以非农产业为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但农业收入仍然占我省农民收入的大头。2005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为66.12%、第一产业纯收入比重为59.23%。来自农业或家庭经营的收入虽然不能作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主要增长点,但却是稳定收入的支撑。一旦农业这一大头减收,就需要非农产业更多地增收来弥补。稳住了农业收入这个大头,也就稳住了持续增收的基础;在工资性收入增长门路不宽的现实情况下,促进农业增收,也就减轻了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压力。坚持以“农”为本,必须把重农强农措施落到实处。从湖北来讲,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排灌设施的维修改造,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产出能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循环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关心农民疾苦,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必须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为关心、最为紧迫的突出问题,在改善农民生存、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下功夫,让农民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从湖北实际出发,当前最紧迫的应当优先解决的是安全饮水、排灌设施维修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要实行财力倾斜,领导精力倾斜,工作力量倾斜,加大力度,加紧实施,加快解决。比如,安全饮水问题就是关系到农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大事。讲以人为本,首先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来抓。要本着宜快不宜慢的方针,精心规划,周密组织,采取省里统一融资,财政贴息,争取国家增加专项经费用来逐步偿还贷款本金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和工程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三)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农民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这充分说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一只****写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