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童心与诗心浅析顾城的诗 第一篇:童心与诗心浅析顾城的诗童心与诗心——浅析顾城的诗顾城,凡是读过他作品的,都不会否认他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价值,他被称为“童话诗人”,但是,却似乎很少有人认真评估过他作为一个儿童诗作者的价值。这也许是因为,他可以称为儿童诗的作品,远远不及他的“朦胧诗”著名。然而,自中国解放以来,由于把儿童看作“准成人”的思想,几乎鲜有多少儿童诗的佳作出现,在一堆“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少年的先锋队/团结起来继承着革命”的作品里,“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的存在,近乎是一个有着叛逆意味的奇迹。而在研究者大谈国外优秀童诗的当代,重读顾城,我们能读到的,恰恰是儿童诗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元素:童心与诗心。一、顾城的童心什么是童心?童心,就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那么,什么是儿童的视角呢?先让我们来试着比较一些孩子的诗句和顾城的诗句的共通之处吧:蓝色的天空它是太阳的礼服云是它的衣领(《天空》孙伟忠/南洋小学作于1998年)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安慰》顾城作于1980年)这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就是,把看起来离开我们很远的天空、太阳等巨大的事物,拟人化和微小化了。但是这些拟人化和微小化是来自真实的感觉,而非什么文学上的变形夸张,因为,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成人把一切都分了类,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孩子眼里却是万物平等,连石头也有自己的生命。成人用数字来衡量一切,一米,一千米,一光年;孩子却凭直观的感觉来衡量一切,他们觉得星星离自己很近,太阳和月亮也许每天都会碰头一起聊天。关于这种孩童的特定心理,冰心曾经有过一段生动的表述:“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这段话讲的,就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差异。这也让我想起一位老教师讲过的故事:有个妈妈常常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每次都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觉得好玩啊!直到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才豁然发现,当她以孩子一般高的角度看商场时,眼中看到的全是人来人往的大腿。儿童的视角,往往是成人难以想象,也很少去想象的,除非我们把自己降至与他们相同的高度,否则,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我们将永不能够理解儿童生活中的悲伤和快乐。但降低自己的高度不等于“装幼齿”,恰好相反,以儿童的单纯无拘的视角去看世界,常常能得到一个大智慧的结果。就像泰戈尔所说:“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而很多顾城早年写作的、看似幼稚的小诗中也往往蕴含了这样的大智慧,如: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杨树》顾城作于1964年)这首诗歌极短,用拟人的儿童视角描写了一棵树,但是它的意味是深长的。在这首诗中,生命是残缺的、不完美的,但是,却又是充满了希望的、乐观向上的。被砍掉了臂膀(枝干)的树,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就是没有用的光杆一根,但是诗人却在这样一根光秃秃的树干上发现了那安静注视着世界的“眼睛”——树疤,这正是从生命伤口上开出的花朵,是一种向不屈不挠的生命致敬的语言的张力。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一首由美国华裔孩子写的小诗:一阵秋风吹了过来,落叶们唰唰地在空中飞跑。有的想亲亲小草,有的想抱抱菊花,有的想去点缀奔流的小河,有的想为小动物建造舒适的家。落叶们的愿望真美好。(《落叶们的愿望》杨方达/美国蓝星小学作于2002年)这个孩子可能没有读过泰戈尔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所以,在他的笔下,秋叶是活泼泼的,灵动飞翔的,但是,这首小诗的寓意却并不输给泰戈尔。这个孩子同样在这些小小落叶中看到了生命的轮回——“点缀奔流的小河”、“为小动物建造舒适的家”。但是在他的眼里,这轮回是温馨而有趣的,落叶们并没有“死”,而是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这种境界,似乎比泰戈尔还要从容和大气。从这些儿童诗可以看出,把儿童当作弱智,并以为说些傻话,就是“儿童化”,那只能说明作者完全不懂儿童。要知道,写出有童心的诗句,不是模仿孩子的幼稚语气,而是基于对孩子的世界观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里说的童心,是一种心理的状态,它不能与生理上的儿童期直接划等号,那是容易引起误解的。比如,有些儿童文学作者看到一些学生喜欢奥特曼、变形金刚,就以为那种暴力倾向也是童心的一部分。其实,那些中小学生的喜好憎恶已经是接触成人社会的结果,而不是来自他们天然的本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童心是不可仿的,因为它是一种人的性灵,就像苏东坡的豪放,辛弃疾的冷峻,如果一个人本来不具有这样的气质,而硬是要去模仿这样的文章,那就只能是矫揉造作的东施效颦。同样,如果一个人已经没有童心,感受不到儿童看世界的单纯美好,或者说,不具有儿童那样自然而

是笛****加盟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