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0课教案设计 第一篇:第10课教案设计八年级历史下《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三.教学方法:多角度导入法讲解分析法示例法影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二)探究释疑1.预习案:(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出发,建设()的社会主义。3.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即()。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根据他的设想,十三大据此作出()的战略部署。4.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论: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时间、讲话内容、意义:2.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1992年,召开了党的(),高度评价了()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4.1997年,召开了党的(),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探究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分)(2)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3分)(3)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3分)3.训练案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最早提出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十二大上C十三大上D十四大上2.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针对的问题是()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C党内“左”倾错误D党内右倾错误3.十三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称什么?4.被称为“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A.中共十六大召开B.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D.海南成为经济特区5.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B.姓资姓无的问题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姓资姓社的问题6.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走群众路线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D借鉴苏联的经验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A.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江泽民C.邓小平、江泽民D.毛泽东、周恩来8.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五.课堂小结: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步走——第一步〃〃〃〃〃〃温饱第二步〃〃〃〃〃〃小康第三步〃〃〃〃〃〃比较富裕四次会议——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六.作业布置:完成“阳光计划”上的14、15、16小题。七.布置预习:预习第11课民族团结完成同步导练上的预习达标八.教后反思:不足之处:1.基础比较庞杂,重复较多,问题设置应简单,抓重点、抓考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节省课堂时间。2.课件设置上,有点过细,应删除不需要的东西,机会节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太村中学刘亚妮第二篇:第10课组歌《组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

玉环****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